[實用新型]處理盒及電子成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248912.1 | 申請日: | 2019-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92419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衛臣;潘悅 | 申請(專利權)人: | 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G21/18 | 分類號: | G03G21/18;G03G15/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9060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珠海大道3883號01棟2樓、7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處理 電子 成像 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一種處理盒,用于電子成像裝置,包括:顯影輥、送粉輥、從電子成像裝置接收電能的導電接收部,與送粉輥連接的第一傳輸部和與顯影輥連接的第二傳輸部設置在處理盒的兩個不同側壁上,第一傳輸部和第二傳輸部分別用于將導電接收部接收到的電能傳輸到送粉輥和顯影輥。有利于解決第一傳輸部和第二傳輸部間距過近發生干擾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成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活動部件和處理盒。
【背景技術】
處理盒是一種廣泛的應用在電子成像裝置上的可拆卸部分。處理盒內部儲存有電子成像所需要的顯影劑,處理盒從電子成像裝置獲取電能以傳遞到送粉輥和顯影輥,使顯影劑可以附著在送粉輥和顯影輥上排出處理盒內部,從而完成電子成像的所需的顯影劑供應。
圖1是一種現有技術的處理盒,圖2是該處理盒的放大視圖。圖3是沿垂直于處理盒長度方向的面剖切處理盒所得到的剖面圖。如圖所示,處理盒包括上框架110、下框架120,在上框架110和下框架120之間圍成的空間內儲存有顯影劑。在處理盒長度方向的兩端有兩個側壁,其中的一個側壁設有送粉輥導電部130 和顯影輥導電部140。送粉輥導電部130包含第一導電接收部131,用于和電子成像裝置接觸并接收電能;第一傳輸部132,第一傳輸部132具有與第一導電接收部131連接的第一連接部132a和與送粉輥133連接的第一傳遞部132b。第一連接部132a從第一導電接收部131接收到電能后,通過第一傳遞部132b將電能傳遞給送粉輥133,從而在第一導電接收部131和送粉輥133之間形成電連接。
顯影輥導電部140包含第二導電接收部141,用于和電子成像裝置接觸并接收電能;第二傳輸部142,第二傳輸部142具有與第二導電接收部141連接的第二連接部142a和與顯影輥143連接的第二傳遞部142b。第二連接部142a從第二導電接收部141接收到電能后,通過第二傳遞部142b將電能傳遞給顯影輥143,從而在第二導電接收部141和顯影輥143之間形成電連接。
但是,由于現有技術中的送粉輥導電部130和顯影輥導電部140之間距離過近,尤其是第一傳輸部132和第二傳輸部142之間的距離過近,兩者之間經常會發生干擾而影響顯影輥143和送粉輥133接收到的電能,從而影響顯影劑的附著,造成電子成像過程中顯影劑的量下降,從而打印質量偏低,因此需要一種新的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涉及一種處理盒,以解決送粉輥導電部和顯影輥導電部距離過近而影響顯影劑附著的問題。
一種處理盒,用于電子成像裝置,所述處理盒包含顯影輥、送粉輥、從電子成像裝置接收電能的導電接收部,與送粉輥連接的第一傳輸部和與顯影輥連接的第二傳輸部設置在處理盒的兩個不同側壁上,第一傳輸部和第二傳輸部分別用于將導電接收部接收到的電能傳輸到送粉輥和顯影輥。
第一傳輸部具有第一連接部和第一傳遞部,第一連接部與導電接收部連接,第一傳遞部與送粉輥連接。
第一連接部設置在處理盒的上框架或下框架的表面。
第二傳輸部具有第二連接部和第二傳遞部,第二連接部與導電接收部連接,第二傳遞部與顯影輥連接。
第二連接部設置在處理盒的上框架或下框架的表面。
第一傳輸部或第二傳輸部表面設有絕緣結構。
第一傳輸部或第二傳輸部設置在存儲顯影劑的框架內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處理盒中的第一傳輸部和第二傳輸部之間能夠有效間隔開,避免了兩者發生干擾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處理盒;
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處理盒的放大視圖;
圖3為現有技術中的處理盒沿垂直于處理盒長度方向的面剖切處理盒所得到的剖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24891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