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薄壁環形工件夾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242502.6 | 申請日: | 2019-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33237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蒙;李博;冉剛強;李紅;吳金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世瑪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Q7/04 | 分類號: | B23Q7/04;B25J15/00;B25J15/10;B25J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王曉艷 |
| 地址: | 401336***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薄壁 環形 工件 夾持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薄壁環形工件夾持結構,包括連接板、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第一夾持結構安裝在連接板一端的底部,第二夾持結構安裝在連接板另一端的底部,連接板的頂面中部具有機械手連接法蘭;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結構相同,第一夾持結構包括氣爪連接盤,氣爪連接盤連接在連接板上;氣爪連接盤具有三個支爪,三個支爪成環形整列布置在氣爪連接盤上,其中兩個支爪的下方通過浮動接頭安裝有平行夾爪,另外一個支爪的下方通過固定接盤安裝有平行夾爪。本實用新型能夠防止因為機械手加持力過大導致薄壁環形工件變形。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薄壁環形工件夾持結構,屬于機械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自動化理念已經延續到了機械制造行業的各個環節。以往,在將薄壁環形工件進行上料時,大部分通過手動上料。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為了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多采用機械手對工件外圓或內孔進行夾持,但是機械手的剛度較大,而薄壁環形工件經常會因為受力過大而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壁環形工件夾持結構,能夠防止因為機械手加持力過大導致薄壁環形工件變形。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薄壁環形工件夾持結構,包括連接板、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第一夾持結構安裝在連接板一端的底部,第二夾持結構安裝在連接板另一端的底部,連接板的頂面中部具有機械手連接法蘭;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結構相同,第一夾持結構包括氣爪連接盤,氣爪連接盤連接在連接板上;氣爪連接盤具有三個支爪,三個支爪成環形整列布置在氣爪連接盤上,其中兩個支爪的下方通過浮動接頭安裝有平行夾爪,另外一個支爪的下方通過固定接盤安裝有平行夾爪。
前述的一種薄壁環形工件夾持結構中,所述平行夾爪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固定有缸體和第一夾爪手指,缸體的活塞連接有第二夾爪手指,固定座上設有滑槽,第二夾爪手指上設有滑塊,滑塊位于滑槽內。
前述的一種薄壁環形工件夾持結構中,第一夾爪手指的夾持側設有第一墊塊,第一墊塊的豎直長度大于第一夾爪手指的豎直長度;第二夾爪手指的夾持側設有第二墊塊,第二墊塊的豎直長度大于第二夾爪手指的豎直長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夠防止因為機械手加持力過大導致薄壁環形工件變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第一夾持結構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1-第二夾持結構,2-機械手連接法蘭,3-連接板,4-固定接盤,5-氣爪連接盤,6-第一夾持結構,7-支爪,8-浮動接頭,9-固定座,10-缸體,11-第一夾爪手指,12-滑塊,13-第二夾爪手指,14-第二墊塊,15-第一墊塊,16-工件。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一種薄壁環形工件夾持結構,包括連接板3、第一夾持結構6和第二夾持結構1,第一夾持結構6安裝在連接板3一端的底部,第二夾持結構1安裝在連接板3另一端的底部,連接板3的頂面中部具有機械手連接法蘭2;第一夾持結構6和第二夾持結構1結構相同,第一夾持結構6包括氣爪連接盤5,氣爪連接盤5連接在連接板3上;氣爪連接盤5具有三個支爪7,三個支爪7成環形整列布置在氣爪連接盤5上,其中兩個支爪7的下方通過浮動接頭8安裝有平行夾爪,另外一個支爪7的下方通過固定接盤4安裝有平行夾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世瑪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經重慶世瑪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24250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