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連鑄坯間接熱送熱裝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233400.8 | 申請日: | 2019-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726958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超;孫雪嬌;王富亮;李同敬;尚國明;劉韻嘉;劉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45/00 | 分類號: | B21B45/00;B21B1/46;F27D3/02;F27D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陳琳琳;武玥 |
| 地址: | 271104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鑄坯 間接 熱送熱裝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鑄坯間接熱送熱裝裝置,所述裝置由雙層輥道和保溫罩組成,所述雙層輥道包括熱送輥道、間接熱送輥道;其中,保溫罩與雙層輥道結構尺寸相匹配,完全罩住保溫輥道及位于其下的相應熱送輥道部分,所述間接熱送輥道置于熱送輥道之上。熱鋼坯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置內以熱輻射的方式加熱冷鋼坯,提高冷鋼坯的溫度。通過本實用新型,使連鑄坯實現了100%熱送熱裝生產,有效利用鋼坯的熱量,降低加熱爐的能源消耗,提高鋼材的產量,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軋鋼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連鑄坯間接熱送熱裝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軋鋼生產加熱工序中,普遍采取連鑄坯熱送熱裝以及冷裝兩種方式。一般而言,普通碳素鋼等低級別的連鑄坯,生產工藝成熟穩定,表面質量良好,可以實現直接熱送、熱裝,但是連鑄坯在輸送過程中熱量損失嚴重。而添加Nb、V、Ti等微合金元素的較高級別的微合金化鋼,普遍存在鑄坯裂紋的風險,尚不具備無缺陷連鑄坯的生產工藝,主要采取的生產方法是,將連鑄坯下線自然冷卻至室溫,然后對其表面質量進行檢查,清除缺陷后,冷裝送入加熱爐進行加熱。
連鑄坯的冷裝裝置,可以極大的保證產品的質量,但是卻增加了加熱爐的能源消耗、降低了產量,使生產成本大幅增加。
目前,連鑄坯的熱送熱裝主要實現方式為:高溫連鑄坯(一般在600℃以上)通過輸送輥道直接進入加熱爐,通過連鑄坯熱送熱裝,連鑄坯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加熱至目標溫度(加熱目標溫度一般在1200℃以上),在加熱工序中可以較好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加熱效率,減少加熱時間。但是在鋼坯的輸送過程中,因鋼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而且無熱量收集或再利用的裝置,造成了熱量的白白損失。
而經完全冷卻的冷坯,以冷裝的方式,通過輸送輥道進入加熱爐后,卻要從常溫開始加熱至目標溫度(加熱目標溫度一般在1200℃以上),加熱爐的能源消耗、加熱時間以及生產效率將大幅降低。一方面是熱送熱裝過程中熱量的白白損失,無處利用,而另一方面確是冷裝過程需要許多額外的熱量。因此,需要提供一種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不足的改進技術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在鋼材生產過程中熱送熱裝率低,能源消耗大,生產成本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鑄坯熱送熱裝裝置,有效利用熱坯的熱量,以熱輻射的方式加熱冷鋼坯,提高冷鋼坯的溫度,在軋鋼生產中可以實現100%的熱送熱裝,減少熱損失,降低加熱爐的能源消耗,提高鋼材的產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連鑄坯間接熱送熱裝裝置,所述裝置由雙層輥道和保溫罩組成,所述雙層輥道包括熱送輥道、間接熱送輥道;
其中,保溫罩與雙層輥道結構尺寸相匹配,完全罩住保溫輥道及位于其下的相應熱送輥道部分。所述間接熱送輥道置于熱送輥道之上。在該裝置內,熱鋼坯以熱輻射的方式加熱冷鋼坯,提高冷鋼坯的溫度。
作為優選,所述熱送輥道由入料輥道、出料輥道組成,所述間接熱送輥道包含三段輥道,由間接熱送入料輥道、間接熱送保溫輥道、間接熱送出料輥道三段組成,所述三段輥道連續布置,每段輥道均可單獨控制。
作為優選,所述保溫罩為開口罩狀,由頂罩鋼板、側罩鋼板、保溫材料、鋼絲網組成,頂罩鋼板與兩部分側罩鋼板相連接固定形成保溫罩罩體,鋼絲網固定于罩體內部,保溫材料填充于頂罩鋼板與鋼絲網之間、側罩鋼板與鋼絲網之間。保溫罩與雙層輥道結構尺寸相匹配大小,完全罩住保溫輥道及位于其下的相應熱送輥道部分,保溫罩沿坯料輸送方向開口。
保溫材料為本領域公知的。
本實用新型的連鑄坯熱送熱裝工藝控制,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23340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