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應海底與水空金屬管道爬行的履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231381.5 | 申請日: | 2019-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8538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貴杰;馮娜;李華軍;劉鑄劍;唐浩;潘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55/084 | 分類號: | B62D55/084 |
| 代理公司: | 青島中天匯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雷斐 |
| 地址: | 26610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應 海底 金屬 管道 爬行 履帶 裝置 | ||
1.一種適應海底與水空金屬管道爬行的履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帶機構(1)和履帶角度變換機構(8),履帶機構(1)包括環形履帶(12)、主動轉動輪(4)、被動轉動輪(5)和履帶側板(18),履帶機構(1)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環形履帶(12),履帶角度變換機構(8)位于兩環形履帶(12)之間,環形履帶(12)的內側固定有履帶側板(18);
所述履帶角度變換機構(8)包括蝸輪蝸桿倉(3)、齒輪擺系統和合頁支撐板(6),齒輪擺系統包括齒輪擺、主動齒輪(14)和被動齒輪Ⅰ(15),齒輪擺包括齒輪和擺桿,擺桿的頂端固定在齒輪的底部,擺桿的底部與履帶側板(18)固定連接,齒輪擺包括齒輪擺Ⅰ(16)、齒輪擺Ⅱ(13)、齒輪擺Ⅲ(7)和齒輪擺Ⅳ(17),蝸輪蝸桿倉的輸出軸與主動齒輪(14)連接,主動齒輪(14)的兩側分別與被動齒輪Ⅰ(15)、齒輪擺Ⅱ(13)的齒輪相嚙合,被動齒輪Ⅰ(15)與齒輪擺Ⅰ(16)的齒輪嚙合,齒輪擺Ⅱ(13)的齒輪和齒輪擺Ⅰ(16)的齒輪轉動方向相反;
所述齒輪擺Ⅱ(13)的齒輪通過齒輪連接桿(10)與齒輪擺Ⅳ(17)的齒輪連接,齒輪擺Ⅰ(16)的齒輪通過齒輪連接桿(10)與齒輪擺Ⅲ( 7) 的齒輪連接;
兩側履帶的履帶側板(18)之間通過合頁支撐板(6)連接,合頁支撐板(6)包括三塊支撐板,相鄰兩支撐板之間通過合頁連接,合頁支撐板(6)的一側面與一側履帶的履帶側板固定連接,對應的合頁支撐板(6)的另一側面與另一履帶的履帶側板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應海底與水空金屬管道爬行的履帶裝置,其特征在于:環形履帶(12)內設有間隔設置的主動轉動輪(4)和被動轉動輪(5),主動轉動輪(4)位于環形履帶(12)的端部,主動轉動輪(4)與履帶電機(2)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應海底與水空金屬管道爬行的履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輪蝸桿倉(3)內設有相互嚙合的蝸輪和蝸桿,電機帶動蝸桿動作,蝸輪中心固定有輸出軸,輸出軸與主動齒輪(14)鍵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應海底與水空金屬管道爬行的履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擺Ⅱ(13)的齒輪、主動齒輪(14)、被動齒輪Ⅰ(15)、齒輪擺Ⅰ(16)的齒輪均設置在齒輪倉(9)內,齒輪擺Ⅱ(13)的齒輪、主動齒輪(14)、被動齒輪Ⅰ(15)、齒輪擺Ⅰ(16)的齒輪與齒輪倉(9)的側壁轉動連接;齒輪擺Ⅱ(13)的齒輪、齒輪Ⅲ(20)、齒輪Ⅳ(21)和齒輪擺Ⅳ(17)的齒輪均設置在齒輪倉(9)內,齒輪擺Ⅱ(13)的齒輪、齒輪Ⅲ(20)、齒輪Ⅳ(21)和齒輪擺Ⅳ(17)的齒輪與齒輪倉(9)的側壁轉動連接,前、后兩齒輪倉(9)之間通過齒輪倉連接板(11)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應海底與水空金屬管道爬行的履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擺Ⅲ(7)的齒輪和齒輪擺Ⅳ(17)的齒輪之間設有齒輪Ⅲ(20)和齒輪Ⅳ(21),齒輪Ⅲ(20)與齒輪擺Ⅲ(7)的齒輪嚙合傳動連接,齒輪Ⅳ(21)與齒輪擺Ⅳ(17)的齒輪嚙合傳動連接,齒輪Ⅲ(20)與齒輪Ⅳ(21)嚙合傳動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大學,未經中國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23138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移動式交流發電機遮雨篷框架
- 下一篇:一種石墨片生產用切片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