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利用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204310.6 | 申請日: | 2019-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26074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江;樊響;楊飛;果乃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大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北京中冶設備研究設計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2B31/08 | 分類號: | F22B31/08;F22B37/42;F22B37/54;F22D1/00;F22D1/50;F28F9/013;F28F13/12;F28F19/02;F28F21/08;C02F5/14;C10B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興林 |
| 地址: | 10008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焦爐 煤氣 余熱 回收 利用 裝置 | ||
1.一種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利用裝置,包括荒煤氣系統和汽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荒煤氣系統包括焦爐荒煤氣(11)、上升管換熱器(1)和氨水噴淋裝置(12),所述荒煤氣(11)從上升管換熱器(1)的內筒中流過熱量交換后進入頂部管道內,所述頂部管道與氨水噴淋裝置(12)連通,所述上升管換熱器(1)內的高溫高壓水通過管道進入所述汽水系統;
所述汽水系統包括汽包(2)、除鹽水箱(5)和除氧器(7),所述除鹽水箱(5)通過除氧器給水泵(6)與所述除氧器(7)連通,所述除氧器(7)通過汽包給水泵(8)與所述汽包(2)連通供水,所述汽包(2)通過強制循環泵(3)與所述上升管換熱器(1)連通供水,所述上升管換熱器(1)通過管道與所述汽包(2)連通供高溫高壓水,所述汽包(2)內產生的飽和蒸汽(9)通過蒸汽管道排出;除鹽水(10)通過除鹽水泵(4)輸送至所述除鹽水箱(5)內;所述除氧器(7)通過管道與所述汽包(2)的蒸汽管道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管換熱器(1)包括導熱內筒(101)、盤管(102)、外筒(103)、保溫層(104)、外護板(105)和漏水監測裝置(106),所述導熱內筒(101)、盤管(102)、外筒(103)、保溫層(104)和外護板(105)由內向外依次排布連接為一體,所述漏水監測裝置(106)安裝在底部且測試端位于所述導熱內筒(101)和外筒(103)的空腔內;所述上升管換熱器(1)的底端通過法蘭與焦爐連接,所述焦爐排出的荒煤氣(11)通過管道傳輸至所述導熱內筒(101)內;所述盤管(102)的底端進水口通過支管(1-1)與供水用的母管(1-2)連接,所述盤管(102)的頂部出水管通過支管(1-1)與汽包輸入管道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內筒(101)具體設計為多層結構,包括由內向外設置的納米導熱層、耐高溫耐腐蝕合金層和導熱體層,所述納米導熱層、耐高溫耐腐蝕合金層和導熱體層緊密貼在一起,兩端焊接密封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盤管(102)具體采用雙排異型無縫管彎折組成,所述雙排異型無縫管與所述導熱內筒(101)的外壁緊密接觸,所述雙排異型無縫管的相鄰管之間曲面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03)具體采用耐高溫耐腐蝕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管換熱器(1)內的水為下進上出形式,所述盤管(102)的底部與供水母管連通,盤管(102)的上部出口與回水母管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焦爐荒煤氣余熱回收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2)并連設置有兩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大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北京中冶設備研究設計總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冶大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北京中冶設備研究設計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20431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用于物料全自動除水的裝置
- 下一篇:一種薄膜晶體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