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取壓型內文丘里管差壓流量傳感器有效
申請號: | 201922182157.1 | 申請日: | 2019-12-09 |
公開(公告)號: | CN211401318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發明(設計)人: | 吳建峰;趙建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陰市神州測控設備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1F1/44 | 分類號: | G01F1/44;G01F1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聯科律師事務所 31350 | 代理人: | 趙旭 |
地址: | 214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取壓型 內文 丘里管差壓 流量傳感器 | ||
本實用新型屬于流量傳感器領域,公開了一種取壓型內文丘里管差壓流量傳感器,包括測量管,測量管內設置有特型芯體,特型芯體外部連接有前圓錐臺,有益效果是:充滿管道的流體流經內文丘里管時,流體在節流部位造成局部收縮,從而使流速增加,靜壓力下降,在節流件前后產生靜壓力差(簡稱差壓),流體的流速越大,形成的差壓也越大,流體流經內文丘里管的流動與節流過程同流經經典文丘里管時相似,通過測量差壓,便可得知流體流過內文丘里管流量的大小,特型芯體外部設計有前圓錐臺、中段圓柱以及后圓錐臺,能夠在流體流經測量管內部時,帶動特型芯體旋轉,從而避免測量管內部堵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取壓型內文丘里管差壓流量傳感器,屬于流量傳感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各種煤氣、非潔凈天然氣、高含濕氣體以及其它各種臟污流體的流量檢測十分不方便,由于這一類物質的成分比較復雜,雜質會影響流量的檢測,大多數流量傳感器都無法滿足這一類物質的流量測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取壓型內文丘里管差壓流量傳感器,解決含雜質流體流量檢測困難、易堵塞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取壓型內文丘里管差壓流量傳感器,包括測量管,所述測量管內設置有特型芯體,所述特型芯體外部連接有前圓錐臺,所述前圓錐臺一側特型芯體外部連接有中段圓柱,所述中段圓柱上遠離前圓錐臺的一側特型芯體外部固定連接有后圓錐臺,所述后圓錐臺上遠離前圓錐臺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后支承軸,所述后支承軸固定安裝在后定位支承環上,所述前圓錐臺上遠離后圓錐臺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前支承軸,所述前支承軸固定安裝在前定位支承環,所述測量管中部設置有取壓接頭,所述測量管上下兩側均插設有套管,所述套管與測量管固定連接,所述套管內設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一側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設置在測量管內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輔助圓球,所述活塞上遠離連接桿的一端連接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一端與套管內壁固定連接,所述伸縮桿外部套設有彈簧,所述套管設置在測量管外部的一端連接有導氣管,所述導氣管一端與測量管內部相互連通,所述導氣管上設置有單向閥。
優選的,所述前定位支承環與后定位支承環支承環均由具有同軸的內環、外環和將內外環聯結成一體的三個或四個支承肋構成。
優選的,所述取壓接頭包括正取壓管和負取壓管,所述正取壓管和負取壓管均與測量管內部連通。
優選的,所述前定位支承環固定安裝在測量管的內壁上。
優選的,所述后定位支承環與測量管的內壁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充滿管道的流體流經內文丘里管時,流體在節流部位造成局部收縮,從而使流速增加,靜壓力下降,在節流件前后產生靜壓力差(簡稱差壓),流體的流速越大,形成的差壓也越大,流體流經內文丘里管的流動與節流過程同流經經典文丘里管時相似,通過測量差壓,便可得知流體流過內文丘里管流量的大小,特型芯體外部設計有前圓錐臺、中段圓柱以及后圓錐臺,能夠在流體流經測量管內部時,帶動特型芯體旋轉,從而避免測量管內部堵塞,通過設置有套管等結構,當有氣體以及流體進入測量管內時,氣體以及流體的壓力帶動連接桿上移,上移過程中,伸縮桿壓縮彈簧,且活塞產生的氣流通過導氣管再次沖入測量管內部,利用氣流進行沖擊,從而防止測量管內部堵塞,其次,當流體以及氣體壓力減小時,伸縮桿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帶動活塞下移,從而帶動連接桿下移,利用輔助圓球對測量管內部流體的雜質進行搗碎,進一步的防止測量管內部堵塞。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陰市神州測控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江陰市神州測控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18215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變式智能產線仿真實訓系統
- 下一篇: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