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硅橡膠雙形管一體成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164529.8 | 申請日: | 2019-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76331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曉勇;楊瑞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龍創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8/11 | 分類號: | B29C48/11;B29C48/32;B29C48/475;B29C48/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8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硅橡膠 雙形管 一體 成型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硅橡膠雙形管一體成型裝置,屬于工業加工技術領域;包括模座、擠出桿與下模管,模座外側套接設置有固定盤,模座內側上端開槽設置有氣腔,模座內側下端開槽設置有壓縮槽,壓縮槽內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塊內墊框,內墊框與壓縮槽內壁卡接;擠出桿中部套接有軸栓環,擠出桿上端插接有軸頭,擠出桿下端嵌接于氣腔中,擠出桿中嵌入設置有擠出氣管,擠出氣管下端貫通設置有塞頭,該種一體成型裝置,通過組合設置的分層模塊,實現一體成型的雙形管生產,避免了現有雙形管加工出現的局部連接結構強度較低,可靠性較差,且組裝工段影響雙形管生產效率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硅橡膠雙形管一體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現生產硅橡膠雙形管,常通過螺桿擠出機與雙形管模具相互配合生產,螺桿擠出機是依靠螺桿旋轉產生的壓力及剪切力,能使得物料可以充分進行塑化以及均勻混合,通過口模成型;
然而現有的硅橡膠雙形管,通過傳動加工方式擠出生成的樣品,其管段首尾兩端由于擠出方式限制,裁割形成的首尾兩端需進行粘合連接,結構強度較差,同時后續組合連接雙形管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雙形管加工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硅橡膠雙形管一體成型裝置,包括模座、擠出桿與下模管,所述模座外側套接設置有固定盤,所述模座內側上端開槽設置有氣腔,所述模座內側下端開槽設置有壓縮槽,所述壓縮槽內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塊內墊框,所述內墊框與壓縮槽內壁卡接;
所述擠出桿中部套接有軸栓環,所述擠出桿上端插接有軸頭,所述擠出桿下端嵌接于氣腔中,所述擠出桿中嵌入設置有擠出氣管,所述擠出氣管下端貫通設置有塞頭,所述塞頭與氣腔互通,所述擠出氣管與軸頭之間開槽設置有狹口槽;
所述下模管插接于壓縮槽下端,所述下模管底端嵌接有底盤,所述底盤下表面中部開孔設置有模孔,所述模孔與下模管互通,所述下模管中部貫通設置有分隔腔,所述分隔腔與壓縮槽密閉分隔。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盤與底盤之間相對平行,所述固定盤與底盤外側均環形分布有插銷。
進一步的,所述軸頭為一種連接充氣式軟膠頭,所述軸頭內側與狹口槽互通。
進一步的,所述下模管為一種雙形套管,所述下模管中形成有模腔,所述下模管中模腔與塞頭互通。
進一步的,所述塞頭為單向塞管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內墊框與壓縮槽之間形成有條形槽,所述內墊框中條形槽呈L型結構。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的一種硅橡膠雙形管一體成型裝置,該種一體成型裝置通過上中下分層設置的擠出桿、模座與下模管,來利用氣體充塞壓縮槽、下模管管腔,使下模管沿壓縮槽脫出模座,其雙形管將在下模管管腔內成型,并由原料填塞分隔腔一體成型,提高了裝置的加工穩定性。
2.本方案中的一種硅橡膠雙形管一體成型裝置,通過一體成型的擠出加工方式,保證了生產成型的雙形管,首尾兩端與局部結構強度,同時無需增設組裝雙形管工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雙形管的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模座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擠出桿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模座、2-擠出桿、3-軸頭、4-軸栓環、5-固定盤、6-底盤、7-下模管、8-分隔腔、9-模孔、10-壓縮槽、11-內墊框、12-氣腔、13-擠出氣管、14-塞頭、15-狹口槽。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龍創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龍創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16452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廢舊塑料回收裝置
- 下一篇:一種車輛底盤托舉式停車自動糾偏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