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透氣型滌粘坯布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134429.0 | 申請日: | 2019-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4125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沈水華;錢建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江市瀟湘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27/36 | 分類號: | B32B27/36;B32B27/02;B32B27/06;B32B9/02;B32B9/04;B32B27/12;B32B7/08 |
| 代理公司: | 蘇州言思嘉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徐永雷 |
| 地址: | 215237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透氣 型滌粘 坯布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透氣型滌粘坯布,包括布體,所述布體上下兩側壁中心位置開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布體兩側上下兩側壁中間位置之間對稱開設有第三安裝槽,所述布體四個拐角處上下兩側壁之間開設有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二安裝槽內固定連接有第一鉚釘,所述第三安裝槽內固定連接有第二鉚釘。本實用新型,兩側設置有兩組可被固定限位的機構,可方便被限位機構進行限位固定,且連接穩固方便,同時裝置本體為四層式透氣式機構,每層機構均可獨立完成工作,在一層破損時,其余幾層未破損機構繼續工作,不會影響實際工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透氣型滌粘坯布。
背景技術
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生后,紡織不僅是傳統的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三維編織技術,靜電納米成網技術等。紡織大致分為紡紗與編織兩道工序。中國紡織的起源相傳由嫘祖養蠶冶絲開始,考古則在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的考古遺址上發現了骨針,為已知紡織最早的起源;至新石器時代,發明了紡輪,使得冶絲更加便捷;西周則出現了原始的紡織機:紡車、轈車;漢朝時發明了提花機,明朝宋應星編撰天工開物將紡織技術編入其中。中國最著名的紡織品莫過于絲綢,絲綢的交易帶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交通的發展,也間接影響了西方的商業與軍事。坯布是指織成后還沒有經過印染加工的布。工業上的坯布一般是指布料,或者是層壓的坯布,上膠的坯布等。
目前,在于紡織工作中,需要用到滌粘坯布,現有滌粘坯布大都透氣性能良好,但是其缺乏可被固定限位的機構,單純依靠夾持,連接不方便,且大都為單層結構,由于其本身具備透氣性,其自身結構穩定性也較差,極易產生破損,影響實際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透氣型滌粘坯布。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透氣型滌粘坯布,包括布體,所述布體上下兩側壁中心位置開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布體兩側上下兩側壁中間位置之間對稱開設有第三安裝槽,所述布體四個拐角處上下兩側壁之間開設有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二安裝槽內固定連接有第一鉚釘,所述第三安裝槽內固定連接有第二鉚釘,所述第一安裝槽側壁之間由上往下依次固定連接有第一安裝布、第二安裝布、第三安裝布、第四安裝布,所述第一安裝布、第二安裝布、第三安裝布、第四安裝布呈相鄰兩個之間等距離設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布體為棉制品,所述第一安裝槽為矩形槽,所述第一安裝布、第二安裝布、第三安裝布、第四安裝布兩兩之間固定連接有透氣無紡布。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安裝槽為圓柱形槽,所述第一鉚釘呈圓環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第三安裝槽為矩形槽,所述第二鉚釘呈方框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安裝布為純棉純紡織物。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安裝布為滌棉混紡織物。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第三安裝布為滌綸短纖和低彈滌綸長絲的混并織物。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第四安裝布為蠶絲人造絲交織的交織織物。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江市瀟湘紡織有限公司,未經吳江市瀟湘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1344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自動復位裝置的轉盤式自動進樣器
- 下一篇:一種多功能拉桿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