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調節面積的雙層隧道火災排煙試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128117.9 | 申請日: | 2019-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80484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新;倪天曉;彭錦志;徐志勝;曾嘉偉;劉頂立;申秉銀;冉啟兵;金鑫;文康;唐啟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聯科銳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B9/00 | 分類號: | G09B9/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鑫澤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47 | 代理人: | 李翠梅 |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迎新路868***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節 面積 雙層 隧道 火災 試驗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調節面積的雙層隧道火災排煙試驗裝置,包括試驗隧道、風機裝置、火源裝置和發煙裝置,試驗隧道包括上層弧形隧道和下層矩形隧道,底部均設有所述火源裝置和發煙裝置,試驗隧道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疏散通道和排煙結構,排煙結構包括排煙口和排煙通道,排煙口的面積通過調節結構可調,排煙口為上下兩層,風機裝置包括射流風機和軸流風機,軸流風機設置在排煙通道的出口處,射流風機為兩個,且分別設置在上層弧形隧道和下層矩形隧道左端部的上方。通過可移動檔板的調節,可以進行不同排煙口面積和間距下的火災實驗,能夠真實準確模擬出火災中煙氣情況,且可以進行多組有效對照試驗,增加試驗結論的科學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隧道火災排煙試驗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調節面積的雙層隧道火災排煙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當今公路隧道中主要采用的排煙模式主要有兩種:縱向排煙、點式排煙。縱向通風系統火源上游具有良好的煙氣控制效果,對正常單向交通而言具有良好的煙氣控制效果;但在交通堵塞的情況下縱向通風情況下將對下游人員逃生和消防救援帶來很大地威脅,無法有效地保證火源下游司乘人員的安全。
為了保障隧道人員逃生條件,避免火災進一步蔓延,有必要設計一種排煙系統,能夠將火災時產生的煙氣及時地從隧道內排出。排煙系統關鍵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排煙口,由于需要研究排煙口面積大小、排煙口間距對隧道排煙效果的影響,這就需要考慮排煙口的設計方式,而采用一般的方法設計排煙口尺寸和間距時,工作量大且不利于重復實驗。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結構簡單、可重復實驗的排煙口,并在此基礎上組成隧道排煙系統,以滿足隧道排煙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節面積的雙層隧道火災排煙試驗裝置,其至少解決了部分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可調節面積的雙層隧道火災排煙試驗裝置,包括試驗隧道、風機裝置、火源裝置和發煙裝置,所述試驗隧道包括上層弧形隧道和下層矩形隧道,所述上層弧形隧道和所述下層矩形隧道的底部均設有所述火源裝置和與所述火源裝置鄰近設置的所述發煙裝置,所述試驗隧道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疏散通道和排煙結構,所述排煙結構包括排煙口和排煙通道,所述排煙口的面積通過調節結構可調,所述排煙口為上下兩層,上層所述排煙口連通所述上層弧形隧道與所述排煙通道,下層所述排煙口連通所述下層矩形隧道與所述排煙通道;所述風機裝置包括用于送風的射流風機和用于排煙的軸流風機,所述軸流風機設置在所述排煙通道的出口處,所述射流風機為兩個,且分別設置在所述上層弧形隧道和所述下層矩形隧道左端部的上方。
進一步優選為:上層和下層所述排煙口均設有多組,所述火源裝置在所述上層弧形隧道和所述下層矩形隧道中的位置可調整;所述排煙口包括打開狀態和關閉狀態,且能在兩種狀態之間切換,不同組的排煙口之間的距離不同。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調節結構包括可移動擋板、固定鋼板和螺絲,所述固定鋼板焊接在所述試驗隧道上,所述固定鋼板上設有多個螺紋孔,所述螺絲與所述螺紋孔配合將所述可移動擋板固定在所述固定鋼板上,通過調整螺絲與不同螺紋孔之間的配合,來實現所述可移動擋板對所述排煙口寬度的調節。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固定鋼板的上下兩側均設有多個螺紋孔;所述調節結構還包括刻度尺,所述刻度尺的精確度為1mm,所述刻度尺通過膠水固定在所述試驗隧道上,所述可移動擋板根據所述刻度尺進行精確調節所述排煙口的寬度。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固定鋼板厚度為1.5~2.5mm,多個所述螺紋孔的間距為0.05~0.15m,所述排煙口寬度可調范圍為0~1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聯科銳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聯科銳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12811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