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實現市政污泥減量及資源化再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025643.2 | 申請日: | 2019-1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174772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黃瓊;楊凡;孫蕾;張佳寶;張小寒;黃啟華;方潔旋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深水水務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25 | 分類號: | C02F11/125;C02F11/13;C02F11/14;C02F11/0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維律師事務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市政 污泥 資源 再利用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實現市政污泥減量及資源化再利用系統,包括污泥厭氧發酵減量系統、污泥脫水減容系統和污泥干燥碳化資源化利用系統。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市政污水處理系統產生的部分剩余污泥進行厭氧發酵,將顆粒狀有機物進行分解,從源頭減少污泥產量;對產生的污泥添加高效調理藥劑后通過疊螺脫水機擠壓脫水,實現污泥高效減容;后端對脫水污泥進行碳化處理,進一步顯著降低污泥含水率,同時得到附加價值高的生物炭。從而構建污水處理廠源頭污泥減量及資源化綜合利用體系。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泥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實現市政污泥減量及資源化再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是城鎮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隨著我國污水處理廠的快速發展,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固體沉淀物質——污泥的產量也在日益增加。污泥含水率高、數量龐大,填埋處置侵占土地嚴重;同時污泥成分復雜且含有部分病原微生物,若不能有效處理,將直接給地下水、土壤等帶來二次污染,危害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如何減少污泥產量、使污泥資源化變廢為寶,是我國污泥處理處置領域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現市政污泥減量及資源化再利用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實現市政污泥減量及資源化再利用系統,其結構要點在于:包括
污泥厭氧發酵減量系統,所述的污泥厭氧發酵減量系統包括污泥回流泵、厭氧發酵池、堿投加裝置、發酵液轉運泵、生化沉淀系統和污泥輸出泵,所述的堿投加裝置通過管路與厭氧發酵池相連通,所述的厭氧發酵池的進料口通過污泥回流泵與生化系統的回流出料口相通,所述的厭氧發酵池的出料口通過發酵液轉運泵與生化沉淀系統的進料口相連通,所述的生化沉淀系統的出料口設有污泥輸出泵;
污泥脫水減容系統,所述的污泥脫水減容系統包括濃縮藥劑投加裝置、濃縮調理池、濃縮機、濃縮機倒料泵、污泥調理池、復合高效藥劑投加裝置、污泥進料泵和疊螺脫水機,所述的濃縮藥劑投加裝置通過管路與濃縮調理池相連通,所述的濃縮調理池的進料口通過污泥輸出泵與生化沉淀系統的出料口相連通,所述的濃縮調理池的出料口通過管路與濃縮機的進料口相連通,所述的濃縮機的出料口通過濃縮機倒料泵與污泥調理池的進料口相連通,所述的污泥調理池的出料口通過污泥進料泵與疊螺脫水機的進料口相連通,所述的復合高效藥劑投加裝置通過管路與污泥調理池相連通;
污泥干燥碳化資源化利用系統,所述的污泥干燥碳化資源化利用系統包括脫水污泥轉運機、干燥系統、干燥污泥轉運機、碳化機、碳化污泥轉運機和生物炭儲倉,所述的干燥系統的進料口通過脫水污泥轉運機與疊螺脫水機的出料口相連通,所述的干燥系統的出料口通過干燥污泥轉運機與碳化機的進料口相連通,所述的碳化機的出料口通過碳化污泥轉運機與生物炭儲倉的進料口相連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厭氧發酵減少污泥中固體物質含量,實現源頭污泥減量,有效降低后續污泥處置成本。
2、系統最終形成富含固定碳高附加值的生物炭,可用于吸附除臭或改善土質,實現污泥資源化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污泥厭氧發酵減量系統,11-污泥回流泵,12-厭氧發酵池,13-堿投加裝置,14-發酵液轉運泵,15-生化沉淀系統,16-污泥輸出泵,2-污泥脫水減容系統,21-濃縮藥劑投加裝置,22-濃縮調理池,23-濃縮機,24-濃縮機倒料泵,25-污泥調理池,26-復合高效藥劑投加裝置,27-污泥進料泵,28-疊螺脫水機,3-污泥干燥碳化資源化利用系統,31-脫水污泥轉運機,32-干燥系統,33-干燥污泥轉運機,34-碳化機,35-碳化污泥轉運機,36-生物炭儲倉。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深水水務咨詢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深水水務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0256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