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心血管介入治療的穿刺器有效
申請號: | 201921998577.0 | 申請日: | 2019-11-19 |
公開(公告)號: | CN21106693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發明(設計)人: | 唐強;吳靖;謝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唐強 |
主分類號: | A61B17/34 | 分類號: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550001 貴州省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心血管 介入 治療 穿刺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心血管介入治療的穿刺器,包括護腕,所述護腕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U型板,所述第一U型板的頂部開設有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一U型板的頂部貫穿設置有第一螺紋桿,第一螺紋桿的底部貫穿第一螺紋孔延伸至第一U型板的內腔并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連接塊,第一螺紋桿與第一螺紋孔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具備穿刺角度定位和對針體進行固定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穿刺器由于沒有穿刺固定裝置,也不能進行穿刺角度定位,完全由醫務操作人員憑經驗固定,在穿刺過程中,如果穿刺角度不正確,容易刺破血管,而且穿刺完后不能對針體進行固定,需要醫務人員手持,不僅增加了工作難度,也給患者帶來了不必要的傷害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穿刺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心血管介入治療的穿刺器。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對于心血管的治療,一般通過心血管介入治療,在影像診斷儀的指導下,先通過穿刺針刺入血管,觀察血液顏色進行判斷,然后將導絲穿入穿刺針的針腔內,目前通常所使用的心血管介入治療穿針,包括針體、針柄、針芯構成,針芯插入針體內,針柄固定連接在針體的座端,但是現有的穿刺器由于沒有穿刺固定裝置,也不能進行穿刺角度定位,完全由醫務操作人員憑經驗固定,在穿刺過程中,如果穿刺角度不正確,容易刺破血管,而且穿刺完后不能對針體進行固定,需要醫務人員手持,不僅增加了工作難度,也給患者帶來了不必要的傷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心血管介入治療的穿刺器,具備穿刺角度定位和對針體進行固定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穿刺器由于沒有穿刺固定裝置,也不能進行穿刺角度定位,完全由醫務操作人員憑經驗固定,在穿刺過程中,如果穿刺角度不正確,容易刺破血管,而且穿刺完后不能對針體進行固定,需要醫務人員手持,不僅增加了工作難度,也給患者帶來了不必要的傷害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心血管介入治療的穿刺器,包括護腕,所述護腕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U型板,所述第一U型板的頂部開設有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一U型板的頂部貫穿設置有第一螺紋桿,所述第一螺紋桿的底部貫穿第一螺紋孔延伸至第一U型板的內腔并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連接塊,所述第一螺紋桿與第一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連接塊的底部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遠離連接塊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穿刺套筒,所述第一U型板左側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頂部開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連接板的頂部貫穿設置有第二螺紋桿,所述第二螺紋桿的底部貫穿第二螺紋孔并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第二U型板,所述第二螺紋桿與第二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穿刺套筒正面和背面的左側開設有滑槽,所述第二U型板內腔正面和背面的底部均固定連接有滑桿,所述滑桿遠離第二U型板的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內腔,所述穿刺套筒的一端貫穿設置有穿刺針體,所述穿刺針體的一端貫穿刺套筒的內腔并固定連通有穿刺針柄,所述護腕底部的后側固定連接有松緊帶,所述松緊帶正面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刺毛,所述護腕的正面固定連接有圓毛。
優選的,所述護腕的內壁固定連接有緩沖墊,所述緩沖墊的形狀為半圓形。
優選的,所述第一螺紋桿和連接塊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第一軸承套設在第一螺紋桿的表面。
優選的,所述第二螺紋桿和第二U型板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第二軸承套設在第二螺紋桿的表面。
優選的,所述第一螺紋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轉盤,所述第二螺紋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二轉盤。
優選的,所述刺毛和圓毛相適配,所述圓毛的面積大于刺毛面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唐強,未經唐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9985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