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液板式換熱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888660.2 | 申請日: | 2019-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01260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思遠;劉鵬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萬信同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9/04 | 分類號: | F28D9/04;F28F3/04;F28F19/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雙;張燕華 |
| 地址: | 100031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板式 換熱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氣?液板式換熱器,用于實現氣體與液體換熱媒介換熱,該氣?液板式換熱器包括殼體,殼體底端設置有氣體入口,殼體頂端設置有氣體出口,殼體一側設置有液體換熱媒介入口和液體換熱媒介出口,液體換熱媒介入口靠近殼體頂端,液體換熱媒介出口靠近殼體底端;換熱板對,換熱板對包括相互對扣連接承壓板片和擾流板片,承壓板片上設置有多個承壓波紋,擾流板片上設置有多個擾流波紋,承壓波紋和擾流波紋交錯設置,多個換熱板對相疊形成換熱板束,換熱板束設置于殼體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體與液體間相互換熱的板式換熱器,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易于發生堵塞的含塵氣體的板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
隨著板式熱交換器技術的發展,板式熱交換器應用的范圍在不斷的擴大。但是板式換熱器在易結垢、易堵塞換熱介質應用上仍存在很大的限制。
常規板式熱交換器板間流道堵塞和結垢很大原因上是流道內流動場不均勻。板片之間依靠觸點相互接觸,在板片波紋與觸點的作用下,介質流道為復雜的三維網狀流,流場和流向的不斷變化,在流速較低的滯留區與觸點區域,易于發生顆粒物的堵塞和積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效換熱且不易堵塞的氣-液板式換熱器,其包括:
殼體,殼體底端設置有氣體入口,殼體頂端設置有氣體出口;殼體一側設置有液體換熱媒介入口和液體換熱媒介出口,液體換熱媒介入口靠近殼體頂端,液體換熱媒介出口靠近殼體底端;
換熱板對,包括相互對扣連接承壓板片和擾流板片,承壓板片上設置有多個承壓波紋,擾流板片上設置有多個擾流波紋,承壓波紋和擾流波紋交錯設置,多個換熱板對相疊形成換熱板束,換熱板束設置于殼體內。
進一步地,還包括分配管箱,分配管箱設置有進液口,進液口與液體換熱媒介入口連接,分配管箱底部與換熱板束頂部連接,用以將液體換熱媒介分配至換熱板束中。
進一步地,還包括匯集管箱,匯集管箱設置有出液口,出液口與液體換熱媒介出口連接,匯集管箱頂部與換熱板束底部連接,用以將換熱后的液體換熱媒介匯集并排出氣-液板式換熱器。
進一步地,承壓板片的四周設置有第一彎折部,擾流板片的四周設置有第二彎折部,第一彎折部對應地連接于第二彎折部,形成容置液體換熱媒介的第一通道。
進一步地,承壓波紋的高度等于第一通道的高度。
進一步地,承壓波紋抵頂擾流板片以形成觸點。
進一步地,每兩換熱板對間形成容置氣體的第二通道。
進一步地,擾流波紋的高度小于第二通道的高度。
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液板式換熱器,能應用于易于發生堵塞的含塵氣體,同時能保證有效換熱,且觸點可提高板對的承壓性能,從而有效的解決應用于含塵氣體換熱過程中,板間流道堵塞、積垢腐蝕等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氣-液板式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氣-液板式換熱器沿圖1的A向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氣-液板式換熱器沿圖1的B向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承壓板片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沿圖4的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擾流板片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沿圖6的B-B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換熱板對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沿圖8的C-C線的剖面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萬信同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萬信同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88866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鋼結構梁用支撐裝置
- 下一篇:一種傳送帶生產用切割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