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口咽通氣管固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878240.6 | 申請日: | 2019-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06857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潘婷婷;郭蕊;何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6/04 | 分類號: | A61M16/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芝麻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胡向陽 |
| 地址: | 450052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氣 固定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口咽通氣管固定裝置,包括通氣管主體,所述通氣管主體的前端外表面設置有連接圈,所述連接圈的上端外表面設置有固定機構。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口咽通氣管固定裝置,通過設置的固定機構,固定機構能夠在工作過程中提供一種組簡單實用的固定結構,對比原有固定方法上,對現有口咽通氣管進行了結構改進,使其固定穩定,并保護患者局部皮膚,新型的設計是將口咽通氣道外露白色部分設計成硅膠包裹,外露原形部分留取兩個孔,可以用來方便固定帶的固定,改良后可以降低患者的口咽通氣道的移位和脫管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減少患者口咽脫管及低氧血癥等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患者的安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口咽通氣管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口咽通氣管是近年來新運用于臨床的一種非氣管導管性通氣管,通過模擬人咽后壁的解剖學弧度,口咽通氣管可以將舌從咽后壁提起,同時保持氣管開口端通暢,在極短時間內即可有效開放氣道,是一種操作簡單,易于掌握的臨床搶救措施,口咽通氣管的應用可通過無創方法使昏迷患者氣道開放并使氣管護理得以順利進行,為病患緊急氣管插管及后期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同時還應用于舌根后墜,氣道不暢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目前臨床使用固定口咽通氣管雖已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其極易脫出及移位,甚至口咽通氣道在口唇部位長時間的應用,造成局部的組織的損傷,因此如何固定口咽通氣管和保護局部組織皮膚的完整性是臨床工作中較為棘手的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口咽通氣管固定裝置,具備便于固定等優點,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口咽通氣管固定裝置,包括通氣管主體,所述通氣管主體的前端外表面設置有連接圈,所述連接圈的上端外表面設置有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的一側內表面設置有左固定帶,所述固定機構的另一側內表面設置有右固定帶。
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有硅膠固定套、左固定孔與右固定孔,所述左固定孔設置于硅膠固定套的內部,所述右固定孔位于硅膠固定套的內部。
優選的,所述硅膠固定套與左固定孔之間設置有安裝槽,硅膠固定套的一側內表面與左固定孔的一側外表面通過安裝槽固定連接,所述左固定孔的一側外表面通過硅膠固定套與右固定孔的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連接圈與通氣管主體之間設置有強力膠,連接圈的后端外表面與通氣管主體的前端外表面通過強力膠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連接圈與固定機構之間設置有固定膠,連接圈的上端外表面與固定機構的上端內表面通過強力膠固定連接。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口咽通氣管固定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安裝在通氣管主體的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包括有硅膠固定套、左固定孔與右固定孔,固定機構能夠在工作過程中提供一種組簡單實用的固定結構,對比原有固定方法上,對現有口咽通氣管進行了結構改進,使其固定穩定,并保護患者局部皮膚,新型的設計是將口咽通氣道外露白色部分設計成硅膠包裹,外露原形部分留取兩個孔,可以用來方便固定帶的固定,改良后可以降低患者的口咽通氣道的移位和脫管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減少患者口咽脫管及低氧血癥等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患者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口咽通氣管固定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口咽通氣管固定裝置中固定機構的結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87824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