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非接觸式高壓驗電提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858403.4 | 申請日: | 2019-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14877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剛;賈昌暉;楊翔;謝冰;余顥;張穎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R19/25 | 分類號: | G01R19/25;G01R1/30;G01R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知專利事務所 61213 | 代理人: | 譚文琰 |
| 地址: | 710054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接觸 高壓 提示 裝置 | ||
1.一種非接觸式高壓驗電提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應傳感器(4)、與感應傳感器(4)相接的感應驗電處理模塊(2)和與所述感應驗電處理模塊(2)相接的手持終端(1);
所述手持終端(1)包括手持殼體(1-21)和設置在所述手持殼體(1-21)內的第一電子線路板,所述第一電子線路板上集成有第一微控制器(1-10)、第一RS485通信模塊(1-7)和語音提示模塊(1-4),所述手持殼體(1-21)上設置有電量指示燈、高壓電指示燈和第一RS485接口(1-8),所述第一RS485通信模塊(1-7)和第一RS485接口(1-8)相接;
所述感應驗電處理模塊(2)包括殼體(2-11)和設置在殼體(2-11)內的第二電子線路板,所述第二電子線路板上集成有第二微控制器(2-10)、信號處理模塊和第二RS485通信模塊(2-8),所述殼體(2-11)的后側面上設置有第二RS485接口(2-7),所述第二RS485通信模塊(2-8)和第二RS485接口(2-7)相接。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式高壓驗電提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處理模塊包括比較電路模塊和信號濾波放大模塊,所述比較電路模塊包括比較電路(2-1)和與比較電路(2-1)輸出端相接的第一隔離電路(2-2),所述信號濾波放大模塊包括依次相接的信號濾波電路(2-3)、一級放大電路(2-4)、第二隔離電路(2-5)和二級放大電路(2-6),所述第一隔離電路(2-2)的輸出端和二級放大電路(2-6)的輸出端均與第二微控制器(2-10)相接。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式高壓驗電提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RS485通信模塊(2-8)和第一RS485通信模塊(1-7)均為MAX485通信模塊,所述第二RS485接口(2-7)通過RS485線與第一RS485接口(1-8)相接。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式高壓驗電提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1-10)的輸出端接有報警模塊(1-5),所述高壓電指示燈包括第一指示燈(1-1)、第二指示燈(1-2)和第三指示燈(1-3),所述第一指示燈(1-1)、第二指示燈(1-2)和第三指示燈(1-3)均由報警模塊(1-5)控制。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式高壓驗電提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顯示屏(3),所述顯示屏(3)通過通信模塊(1-12)與第一微控制器(1-10)連接;所述通信模塊(1-12)為RS232通信模塊。
6.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非接觸式高壓驗電提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報警燈(5),所述報警燈(5)由報警模塊(1-5)控制。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式高壓驗電提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2-10)為單片機、ARM微控制器或者DSP微控制器,第一微控制器(1-10)為單片機、ARM微控制器或者DSP微控制器。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式高壓驗電提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殼體(1-21)上設置有三檔位選擇開關(1-22),所述第一電子線路板上設置有三檔位選擇模塊(1-11),所述三檔位選擇開關(1-22)通過三檔位選擇開關(1-22)與第一微控制器(1-10)相接。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接觸式高壓驗電提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殼體(1-21)上設置有多個指示電壓二極管,所述手持殼體(1-21)內設置有12V電池,所述第一電子線路板上集成有電源轉換模塊(1-9)和對12V電池輸出電壓進行檢測的電壓檢測模塊(1-6),以及對多個指示電壓二極管進行控制的電壓指示電路(1-13),所述電壓檢測模塊(1-6)的輸出端與第一微控制器(1-10)的輸入端相接,所述電壓指示電路(1-13)由第一微控制器(1-10)控制;
所述電源轉換模塊(1-9)包括12V轉5V電源模塊和5V轉3.3V電源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85840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