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研磨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848551.8 | 申請日: | 2019-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3676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唐志鵬;李俊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眾力瀝青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C17/16 | 分類號: | B02C17/16;B02C1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李強;張穎玲 |
| 地址: | 710000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研磨機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研磨機,包括:研磨筒、密封部、攪拌軸和保護套;所述研磨筒具有研磨腔和與所述研磨腔連通的第一安裝孔;所述密封部具有第二安裝孔;所述密封部與所述第一安裝孔密封連接,所述密封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研磨腔中;所述攪拌軸經所述第二安裝孔延伸至所述研磨腔中;所述保護套具有第三安裝孔,所述保護套經所述第三安裝孔套設在所述攪拌軸上,且罩設在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研磨腔中的一端。采用本實用新型,可以將密封部與研磨介質隔開,由此,在研磨機的工作過程中,可以防止研磨介質與密封部頻繁接觸而磨損密封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研磨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研磨機。
背景技術
在天然瀝青的生產過程中,首先需要對瀝青原礦進行粉碎、研磨加工,然后,在研磨所得到的瀝青粉末中添加加工液以形成天然瀝青混合漿料。為更好地體現天然瀝青的粘合度及使用效果,還需要利用研磨機對天然瀝青混合漿料進行濕態研磨,使天然瀝青混合漿料中的天然瀝青顆粒的顆粒度達到更小級別(如0.1um至3.5um之間),以達到液化、活化效果。
為了保證能將天然瀝青混合漿料中的天然瀝青顆粒研磨成直徑為0.1um至3.5um的顆粒,研磨機的研磨筒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研磨介質,常見的研磨介質為研磨球。
但是,在研磨過程中,研磨球與攪拌軸的密封部之間會有一定程度的碰撞和摩擦,長期使用之后,密封部會出現被研磨介質磨損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防止密封部被研磨介質磨損的研磨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研磨機,包括:
研磨筒,所述研磨筒具有研磨腔和與所述研磨腔連通的第一安裝孔;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具有第二安裝孔;所述密封部與所述第一安裝孔密封連接,所述密封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研磨腔中;
攪拌軸,所述攪拌軸經所述第二安裝孔延伸至所述研磨腔中;
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具有第三安裝孔,所述保護套經所述第三安裝孔套設在所述攪拌軸上,且罩設在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研磨腔中的一端。
進一步地,所述保護套與所述密封部可拆卸地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保護套包括筒體和蓋設在所述筒體一端的端板;
所述筒體與所述密封部螺紋連接,所述第三安裝孔設置在所述端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保護套還包括施力部,所述施力部設置在所述筒體的側壁上。
進一步地,所述施力部為施力桿;或,所述施力部為多個沿所述筒體的周向間隔設置的凸塊;或,所述施力部為形成在所述筒體周向的多個面。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部上形成有沿所述攪拌軸的軸向設置的滑槽或滑塊的其中之一,所述保護套上形成有沿所述攪拌軸的軸向設置的所述滑槽或所述滑塊的其中另一;所述滑槽和所述滑塊相互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研磨腔的內壁上形成有環繞在所述密封部周向的連接部,所述保護套與所述連接部可拆卸地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保護套與所述連接部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保護套與所述連接部相互套接。
進一步地,所述研磨筒橫向設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研磨機,通過將保護套罩設在密封部位于研磨腔中的一端,可以將密封部與研磨介質隔開,由此,在研磨機的工作過程中,可以防止研磨介質與密封部頻繁接觸而磨損密封部。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眾力瀝青有限公司,未經西安眾力瀝青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84855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