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循環排液柱塞及排液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845231.7 | 申請日: | 2019-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34331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晰蒙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奧賽旗石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53/14 | 分類號: | F04B53/14;F04B53/12;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22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柱塞 設備 | ||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循環排液柱塞及排液設備。自循環排液柱塞包括過流導向管、上接頭、下接頭、柱塞密封組件和桿閥組件;過流導向管形成過流通道;上接頭的側壁設有第一過流孔;下接頭側壁設有第二過流孔;下接頭形成環狀的下接頭密封面;過流導向管的上端與所述上接頭固定相連,下端與下接頭滑動配合,且第一過流孔、過流導向管和第二過流孔形成油氣排出通道;柱塞密封組件包括內固定套、外固定套、內密封套、外密封套;桿閥組件包括設置在下接頭中的閥桿。該自循環排液柱塞,在氣井開井狀態下,依靠氣井氣液壓力及其自身重力共同作用,自動上下循環運動,實現了油氣井在沒有其他系統控制的情況下正常生產,提高氣井開井時率,保證氣井穩產或增產,同時,也降低了目前該類井由于采用了井口電子控制系統及井口執行系統的成本較高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循環排液柱塞及包括該自循環排液柱塞的排液設備。
背景技術
在低壓油氣田及煤層氣的開采過程中,為了保證氣井的正常工作,實現穩產與高產,需要將井筒中積累的液體及時排出。
在現有技術中,利用柱塞是常用的排液方法之一。柱塞的密封組件,能夠使柱塞的外周與井筒的內壁面配合,保證配合面的密封。其基本工作原理為:起始,使井筒內部的柱塞處于井下設定的位置,由于柱塞的外周面與井筒的內壁面密封配合,柱塞能夠將上方氣液相與下方氣相隔離。開井時,柱塞上方氣液壓力減小(或下方氣液壓力增加),井筒自身氣體壓縮儲備能量或油氣形成的能量推動柱塞上行,將柱塞上方的積液排出井筒;關井時,柱塞上方與下方相通,壓差減小,柱塞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回到井下的設定位置;再次開井,重復上述工作,實現間歇排液生產。
上述石油或天然氣開采過程中,需要間歇開關的斷開與連通來實現開井或關井,從而進行間歇排液。與此同時,間歇開關井需要地面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執行系統共同協調控制。而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執行系統的自身成本、安裝費及后期維護費用較高。在實際應用中,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
在保證柱塞正常運行以實現排液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降低油氣田及煤層氣的開采成本,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自循環排液柱塞,不需要地面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執行系統,就可以保證或提高油氣井的產能和采收率,以實現低成本油氣開發與生產。
基于提供的自循環排液柱塞,還提供一種包括該排循環排液柱塞的排液設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循環排液柱塞包括過流導向管、上接頭、下接頭、柱塞密封組件和桿閥組件;所述過流導向管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間形成過流通道;所述上接頭的側壁設有第一過流孔;所述下接頭側壁設有第二過流孔;所述下接頭的第二過流口上側形成下接頭密封面;所述過流導向管的上端與所述上接頭固定相連,下端與所述下接頭在上下方向上滑動配合,且所述第一過流孔、過流通道和第二過流孔可以形成油氣排出通道;
所述柱塞密封組件包括與過流導向管外周面滑動配合的固定套、卡在固定套下端和下接頭的上端之間的外密封套和位于所述上接頭與固定套之間的回位彈簧;所述外密封套形成與井筒內壁配合的密封面;
所述桿閥組件包括設置在下接頭中,并向下伸出的閥桿;所述閥桿的上表面與所述過流導向管下端面對應,且所述閥桿在其上限位位置與所述下接頭密封面密封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奧賽旗石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奧賽旗石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84523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化妝品生產用快速冷卻成型模具
- 下一篇:一種熱化學吸附儲熱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