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紡織機械用窄隙零件除塵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828553.0 | 申請日: | 2019-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46399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1 |
| 發明(設計)人: | 范興鐸;劉海軍;應偉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 |
| 主分類號: | B08B1/00 | 分類號: | B08B1/00;B08B7/02;D01H11/00;D03J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3118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紡織機械 用窄隙 零件 除塵 裝置 | ||
1.一種紡織機械用窄隙零件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開關(2),伸縮柱(3),內柱(4),密封墊(5),振動電機(6),傳振柱(7),連接部件(8),除塵頭(9)和替換頭(10),所述把手(1)的表面安裝有開關(2),且把手(1)的底部安裝有伸縮柱(3),該伸縮柱(3)的內部安裝有內柱(4);所述內柱(4)的一端設置有密封墊(5),且內柱(4)的一端設置有振動電機(6),該振動電機(6)的一端設置有傳振柱(7);所述傳振柱(7)的一端設置有連接部件(8),且連接部件(8)的一端設置有除塵頭(9),該除塵頭(9)與替換頭(10)為搭配連接部件(8)的底端替換結構;所述除塵頭(9)包括共振管(91),分振區(92)和除塵刷(93),且除塵頭(9)的內部設置有共振管(91),該共振管(91)的一側通過分振區(92)連接有除塵刷(93);所述把手(1)采用扁圓結構的亞克力材質,且把手(1)的表面通過螺釘結構安裝在伸縮柱(3)的上端外表面,該把手(1)的表面安裝有用于控制電力接通的開關(2);所述伸縮柱(3)采用扁平狀圓形結構的亞克力材質,且伸縮柱(3)的內部嵌套安裝有內柱(4),該內柱(4)的上端通過卡扣結構固定在伸縮柱(3)的上端內表面;所述內柱(4)采用板狀結構的亞克力材質,且內柱(4)與底端傳振柱(7)一同構成與伸縮柱(3)相同結構的伸縮結構,該內柱(4)的底端一側通過膠粘安裝在振動電機(6)的一側面;所述振動電機(6)采用ZWPD010010型號振動電機,且振動電機(6)通過伸縮柱(3)背部的電池腔進行整體電力支持,該振動電機(6)用于帶動傳振柱(7)進行振動做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機械用窄隙零件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振柱(7)采用柱狀結構的亞克力材質,且傳振柱(7)通過膠粘固定在振動電機(6)的前端,該傳振柱(7)通過連接部件(8)與除塵頭(9)或替換頭(10)進行活性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機械用窄隙零件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頭(9)采用半圓弧狀結構的TPE材質,且除塵頭(9)與傳振柱(7)形成共振結構,該除塵頭(9)的內部設置有空腔用于嵌套安裝共振管(91)。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機械用窄隙零件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振區(92)采用柱狀結構的TPE材質,且分振區(92)的一端通過螺紋結構貫通安裝在除塵頭(9)的內部共振管(91)的一側,該分振區(92)的另一端通過膠粘安裝有除塵刷(93)。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機械用窄隙零件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刷(93)采用尼龍軟毛,且除塵刷(93)的前端采用磨圓設置,該除塵刷(93)密集分布在分振區(92)的一端除塵頭(9)的表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機械用窄隙零件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替換頭(10)采用扁圓結構轉底端半刺狀結構的TPE材質,且替換頭(10)用于進行縫隙清潔,該替換頭(10)底端的清潔刺為均勻分布并通過螺紋結構固定在連接部件(8)的底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未經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82855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