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819037.1 | 申請日: | 2019-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86002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楊軍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軍輝 |
| 主分類號: | F16K35/00 | 分類號: | F16K35/00;F16K37/00 |
| 代理公司: | 中山馳鼎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706 | 代理人: | 凌信景 |
| 地址: | 528403 廣東省中山市東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流體 介質 智能 開關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包括有設置于流體介質輸送管上用于關斷輸送管的電動閥門、內置計時功能和預置使用時間的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連接有設置于輸送管上用于檢測流體介質是否流動的流量感知傳感器、在控制電路計時流量感知傳感器檢測到流體介質的流動時間超過預置使用時間時控制電動閥門關斷輸送管的驅動電路,可通過檢測流體介質的持續輸送時間來判斷智能關斷輸送管,起到預防資源浪費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一些特定的液態或氣態等流體介質使用場景中,常出現由于終端閥門損壞或被盜而導致的流體介質的浪費和損失,這種損失多表現在人員值守和休息的間斷期,或較長時間的無人值守的情況下。例如公廁用水,深夜全天候開放的公廁水龍頭被盜/損壞,或者嚴寒天氣導致的水管破裂,公用水不斷排放直至被發現才停止,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
本實用新型即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研發提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可通過檢測流體介質的持續輸送時間來判斷智能關斷輸送管,起到預防資源浪費的作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包括有設置于流體介質輸送管上用于關斷輸送管的電動閥門1、內置計時功能和預置使用時間的控制電路2,所述控制電路2連接有設置于輸送管上用于檢測流體介質是否流動的流量感知傳感器3、在控制電路2計時流量感知傳感器3檢測到流體介質的流動時間超過預置使用時間時控制電動閥門1關斷輸送管的驅動電路4。
如上所述的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所述流量感知傳感器3為一個,所述流量感知傳感器3設置于電動閥門1輸入端輸送管段或電動閥門1輸出端輸送管段上。
如上所述的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所述電動閥門1為常開式電磁閥,所述驅動電路4包括MOS管Q1,MOS管Q1漏極端與控制電路2連接,MOS管Q1源極端與5V電源連接,MOS管Q1柵極端與繼電器K1一電源輸入端連接,繼電器K1另一電源輸入端接地,繼電器K1受控開關一端與12V電源連接,繼電器K1受控開關另一端與常開式電磁閥一端連接,常開式電磁閥另一端接地。
如上所述的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所述流量感知傳感器3為兩個且分別設置于電動閥門1輸入端輸送管段和電動閥門1輸出端輸送管段上。
如上所述的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所述電動閥門1為電機控制閥門,所述控制電路2分別通過正轉信號輸出線、反轉信號輸出線與驅動電路4連接,所述驅動電路4兩轉動控制線分別與電機控制閥門電機連接,所述驅動電路4電源正極輸入端與12V電源連接,所述驅動電路4電源負極輸入端接地。
如上所述的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所述控制電路2與驅動電路4之間的信號輸出線上連接有模式切換開關5。
如上所述的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所述控制電路2連接有用于使電動閥門1復位打開的復位按鍵6。
如上所述的一種流體介質智能防損開關裝置,該裝置還包括有用于供電的5V穩壓電路7,所述5V穩壓電路7連接有12V電源接入插頭8。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在輸送管輸送液態或氣態介質時,通過流量感知傳感器檢測連續輸送時間,在檢測連續輸送時間超過預設使用時間時通過驅動電路控制電動閥門關斷輸送管,實現智能防損功能,起到預防開關閥被盜、損壞或輸送管破裂造成資源浪費的作用,同時還起到預防資源被盜用的作用;通過模式切換閥門還可設置為普通開關模式或智能防損模式,可根據使用場景的實際需求進行調節。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軍輝,未經楊軍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8190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