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機車門禁管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818332.5 | 申請日: | 2019-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89559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高媛;黃吉榮;晏勇;于新剛;王永明;梁星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馳宏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C9/20 | 分類號: | G07C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華博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中強 |
| 地址: | 655011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車 門禁 管理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全、可靠的電機車門禁管理系統,屬于礦山井下礦運設備領域,所述的一種電機車門禁管理系統主要包括電機車、遠距離讀卡器、紅外對射裝置、道閘機、閘桿,本實用新型結合電機車運輸的實際情況,以RFID技術和紅外對射裝置作為感應電機車位置的識別裝置,通過控制器控制雙向道閘的打開和關閉,同時配置手動控制道閘的功能,能夠有效完成電機車每日頻繁拉運礦、渣、材料出入坑口,提升了電機車的安全管理水平。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礦山井下礦運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涉及拉運礦石、渣及材料的電機車安全運輸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礦山井下采掘的硫化鉛鋅礦、產生的渣石及物資材料均需電機車運送。為完成生產任務,電機車每日頻繁出入坑口,而電機車的出入坑口為下井人員的必經之路,故電機車出入坑口對軌道周邊的環境要求較高,目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目前,針對上述問題,常規車輛門禁系統由門禁控制器、遠距離讀卡器、閘門機、地感線圈等組成,出口門禁控制器讀有效卡后控制閘門機閘桿升起,車輛放行出門,車輛通過地感線圈上方后閘桿自動回落關門;入口門禁控制器讀有效卡后控制閘門機閘桿升起,車輛放行進門,車輛通過地感線圈上方后,閘桿自動回落關門,但該種方式是將地感線圈安裝于出入門口地下,而電機車是通過軌道運行,無法安裝地感線圈,并且電機車運行中間隙較大、車速較慢,判定電機車是否通過道閘管理系統區域較困難,存在閘桿提前降落砸中電機車的安全風險。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結合生產實際需求,以及電機車拉運礦、渣、材料頻繁出入坑口的情況和安全運行的環境要求,設計了一種電機車門禁管理系統,系統安全可靠,保障了下井人員的生命安全,穩定了企業運行和社會發展。
在電機車出入坑道的軌道口設計電機車門禁控制管理系統,該系統結合電機車運輸的實際情況,以RFID技術和紅外對射裝置作為感應電機車位置的識別裝置,通過控制器控制雙向道閘的打開和關閉,同時電機車上配置手動控制道閘的功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按如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所述的一種電機車門禁控制管理系統主要包括電機車1、遠距離卡2、2.4G無線波3、遠距離閱讀器4、紅外對射裝置5、道閘機6、閘桿7、軌道8。所述的道閘機6安裝在電機車1出入坑口的軌道兩側8,遠距離閱讀器4安裝在距離道閘機6的15m遠位置處,紅外對射裝置5安裝在距離道閘機6前后10m遠的位置處,柵欄式紅外對射裝置分為兩組,其中一組設置在道閘前面,另外一組設置在道閘的后面),電機車1上裝有遠距離卡2,信號源為2.4G無線波3。
優選的,所述利用藍牙感應技術,在電機車上設置遠距離卡,在道閘上設置感應遠距離卡的遠距離閱讀器,當閱讀器在設定距離感應到電機車的位置時,閱讀器發出信號至道閘的門禁控制器,用于控制道閘的打開或者關閉。
優選的,所述在道閘出口及入口各設置一組柵欄式紅外對射裝置,如圖1所示的的紅外對射,用于檢測電機車是否完全通行完畢,將檢測信號的開關量輸入至道閘的門禁控制器,用于控制道閘的打開或者關閉。
優選的,所述利用遙控器手動控制道閘的打開或者關閉。
優選的,所述根據使用需求,道閘設備底部設置可移動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結合電機車運輸的實際情況,以RFID技術和紅外對射裝置作為感應電機車位置的識別裝置,通過門禁控制器控制雙向道閘的打開和關閉。
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道閘出入口增加一組紅外對射裝置,采用紅外光束對射,發射器向接收器以“低頻發射,時分檢測”方式發出紅外光,一旦有物體擋住了發射器發出的光束時,接收器立即輸出動作信號至停車系統控制器,防止電機車在軌道上運行過程中,沒有完全離開道閘管理系統區域時,道閘自動下降,砸到電機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馳宏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馳宏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8183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