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甘薯秧蔓切割回收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818201.7 | 申請日: | 2019-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72602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鄭文秀;呂釗欽;劉正鐸;辛青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D43/08 | 分類號: | A01D43/08 |
| 代理公司: | 濟南譽豐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企業) 37240 | 代理人: | 王舵 |
| 地址: | 271018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甘薯 切割 回收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甘薯秧蔓切割回收機,包括自前往后依次設置的挑秧機構、喂入機構、切割刀輥、絞龍、輸送裝置和集秧箱,所述切割刀輥的出料側與絞龍的進料口對應,絞龍的輸出端與輸送裝置的進料端對應,輸送裝置的出料端與集秧箱對應。本實用新型根據甘薯秧蔓生長茂盛、匍匐纏繞嚴重的特點通過增加仿形挑秧鏟的方式,將秧蔓挑起,進行秧蔓的輸送、粉碎一系列動作,解決壟溝秧蔓難切斷問題;秧蔓切割刀輥通過采用橫切刀與縱切刀的安裝方式,保證秧蔓及時被粉碎,達到良好的切割效果;為增加輸送帶刮板的摩擦力,在刮板上增加鋸形齒,便于將碎秧蔓輸送到集秧箱。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甘薯秧蔓切割回收機。
背景技術
甘薯秧蔓中含有較豐富的營養成分,是牲畜的上好飼料。目前甘薯秧蔓處理主要方法是機械粉碎還田或人工收割回收,秧蔓粉碎還田處理不僅使秧蔓不能回收飼用造成浪費,還容易加重病蟲害傳播;人工收割秧蔓存在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國內甘薯秧蔓回收機械化作業完全為零,嚴重制約了薯類產業的發展。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甘薯秧蔓的切割回收,收集的秧蔓莖葉可作為飼料利用,同時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對薯類產業的輕簡化生產技術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甘薯秧蔓切割回收機,可一次完成秧蔓喂入、切割粉碎、輸送及集箱回收作業,實現了甘薯秧蔓粉碎回收機械化。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提供一種甘薯秧蔓切割回收機,包括自前往后依次設置的挑秧機構、喂入機構、切割刀輥、絞龍、輸送裝置和集秧箱,所述切割刀輥的出料側與絞龍的進料口對應,絞龍的輸出端與輸送裝置的進料端對應,輸送裝置的出料端與集秧箱對應。
本方案通過挑秧機構前端緊貼地面前移把壟溝里的秧蔓挑起向后上方移動,并輸送到喂入機構,解決壟溝秧蔓難切斷問題,通過喂入機構將秧蔓送至切割刀輥處,通過切割刀輥的高速旋轉將秧蔓粉碎,粉碎后的秧蔓在高速旋轉的切割刀輥產生的氣流和離心力的作用下拋送至絞龍,最后秧蔓由絞龍和輸送裝置輸送到集秧箱收集,完成整個作業過程。
作為優化,所述切割刀輥包括連接動力裝置的刀軸和沿周向固接于刀軸上的若干刀架,所述刀架上固接有沿軸向延伸的縱切刀,所述縱切刀上垂直固接有若干橫切刀。本優化方案通過刀軸接受動力而旋轉,通過將橫切刀和縱切刀固接在一起形成十字交叉組合刀,大幅提高了切碎效果。
作為優化,所述刀架通過螺栓與刀軸連接,所述刀架上開設有若干沿徑向延伸且供螺栓通過的長孔。本優化方案通過設置長孔,方便調節割刀的回轉半徑。
作為優化,所述絞龍水平設置且絞龍的送料方向與回收機行走方向垂直。本優化方案的絞龍設置,使得輸送裝置可以設置在整機的一側,減小了整機前后方向長度,使整機更加緊湊合理。
作為優化,所述輸送裝置為帶式輸送機,所述帶式輸送機的輸送帶刮板上設有鋸形齒。本優化的輸送裝置結構簡單,通過設置鋸形齒,增加了輸送帶刮板對秧蔓的摩擦力,便于將碎秧蔓輸送到集秧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根據甘薯秧蔓生長茂盛、匍匐纏繞嚴重的特點通過增加仿形挑秧鏟的方式,將秧蔓挑起,進行秧蔓的輸送、粉碎一系列動作,解決壟溝秧蔓難切斷問題;秧蔓切割刀輥通過采用橫切刀與縱切刀的安裝方式,保證秧蔓及時被粉碎,達到良好的切割效果;為增加輸送帶刮板的摩擦力,在刮板上增加鋸形齒,便于將碎秧蔓輸送到集秧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切割刀輥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
1、挑秧機構,2、喂入機構,3、切割刀輥,4、機架,5、絞龍,6、升降油缸,7、輸送裝置,8、集秧箱, 9、橫切刀,10、縱切刀,11、長孔,12、螺栓,13、刀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農業大學,未經山東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81820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