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760477.4 | 申請日: | 2019-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235528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丁宗英;翁一舉;康野;王成才;楊效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浙大鳴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3 | 分類號: | G01N21/33;G01N21/3504;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杭州恒翌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8 | 代理人: | 王從友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尾氣 遙感 檢測 系統 | ||
1.一種汽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遙測主機(1)和遙測副機(2);所述的遙測主機(1)和遙測副機(2)相對且對齊設置;遙測主機(1)內包括紅光紫光發射模塊(11)、第一反射模塊(12)、紅光紫光接收模塊(13)和綠光接收模塊(14);所述的遙測副機(2)內包括綠光發射模塊(21)和第二反射模塊(22);所述的紅光紫光發射模塊(11)將紅外光和紫外光合并射出至第二反射模塊(22)上,通過第二反射模塊(22)和第一反射模塊(12)相配合將紅外光和紫外光射入至紅光紫光接收模塊(13),通過紅光紫光接收模塊(13)將紅外光和紫外光分離并接收信號;所述的綠光發射模塊(21)將多束綠光射至綠光接收模塊(14);并通過綠光接收模塊(14)進行綠光信號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紅光紫光發射模塊(11)包括紅外激光器(111)、紫外激光器(112)、第一透鏡(113)、第一二色鏡(114)、第二透鏡(115);所述的紅外激光器(111)發出的紅外光依次經過第一透鏡(113)、第一二色鏡(114)和第二透鏡(115),所述的紫外激光器(112)位于第一二色鏡(114)的另一側,紫外激光器(112)發出的紫外光通過第一二色鏡(114)與紅外光相重合,且兩束光一并由第二透鏡(115)射至所述的第二反射模塊(22)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射模塊(12)包括第一平面反射鏡,所述的第二反射模塊(22)包括兩塊第二平面反射鏡;所述的第二平面反射鏡縱向平行對齊排列,光束由位于上方的第二平面反射鏡反射至第一平面反射鏡,并由第一平面反射鏡在反射至位于下方的第二平面反射鏡,最終由第二平面反射鏡將光束反射至紅光紫光接收模塊(13)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紅光紫光接收模塊(13)包括紅外接收器(131)、紫外接收器(132)、第二二色鏡(133)、標氣池(134)和第三透鏡(135);所述的接收的光束依次經過第三透鏡(135)、標氣池(134)和第二二色鏡(133),所述的紅外接收器(131)和紫外接收器(132)分別位于第二二色鏡(133)的兩側,且紅外接收器(131)和紫外接收器(132)分別用于檢測紅外光和紫外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綠光發射模塊(21)包括綠光激光器(211)、擴束鏡(212)、第一半反半透鏡(213)、多個第二半反半透鏡(214)和多個平面鏡(215);所述的綠光激光器(211)的綠光束豎直向下經過擴束鏡(212)射到第一半反半透鏡(213),所述的多個第二半反半透鏡(214)縱向規則排列在遙測副機(2)的前部內,且位于底部的第二半反半透鏡(214)與第一半反半透鏡(213)對稱設置;所述的多個平面鏡(215)縱向規則排列在第二半反半透鏡(214)的前部,平面鏡(215)與第二半反半透鏡(214)相對應,并使綠光束從第二半反半透鏡(214)射至平面鏡(21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汽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綠光接收模塊(14)包括多個匯聚透鏡(141)、多個光電池(142)和綠光處理器(143);所述的多個匯聚透鏡(141)規則排列設置在遙測主機(1)的前部,且與平面鏡(215)一一對應;所述的多個光電池(142)位于多個匯聚透鏡(141)的后側,且每個光電池(142)與每個匯聚透鏡(141)一一對應;所述的綠光處理器(143)用于將射入的綠光進行接收處理。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遙測主機(1)內設置有泵閥控制板(15);所述的泵閥控制板(15)用于控制標氣池(134)內的氣壓。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遙測主機(1)還內設置有ARM處理板(16)和TDLAS控制板(1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浙大鳴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浙大鳴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76047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