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抗彎曲抗扭轉絕緣電線電纜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702562.5 | 申請日: | 2019-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489282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邱玉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邱玉珍 |
| 主分類號: | H01B7/17 | 分類號: | H01B7/17;H01B7/18;H01B7/28;H01B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商祥淑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彎曲 扭轉 絕緣 電線電纜 | ||
一種抗彎曲抗扭轉絕緣電線電纜,包括設置在電線電纜外部的第一保護層,及設置在第一保護層內側的第二保護層,及設置在第二保護層內側的、與第二保護層緊貼的滾動桿,及設置在第二保護層內側的粘接層和線芯,還包括設置在第二保護層內側的抗外力機構;抗外力機構包括設置在外側的第三保護層,及設置在第三保護層內側的分隔板,及設置在分隔板一側的第四保護層;該裝置通過增設抗外力機構實現在外力作用時減少傳遞到線芯的作用力,再配合固滾動桿實現對外力的轉移,實現提高電線力學性能,并且通過抗外力機構提高電線內部空間利用率,因此具有抗彎曲抗扭轉、空間利用率高、絕緣性好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抗彎曲抗扭轉絕緣電線電纜。
背景技術
電力纜通常由傳輸電力或電信號的纜芯和起到保護、絕緣作用的護套組成。只含有一條纜芯而且直徑較細的電纜通常被稱為電線。電線電纜在現代化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可以運用到電力傳輸,控制,通信,網絡傳輸等等領域中。
但是隨著社會進步,電線電纜運用到不同的場景中需要實現對電線電纜的不同場景化設計。現在市場上的電線電纜存在抗扭轉力差,抗彎曲能力差的問題,在復雜外力作用下難以保證電線電纜的絕緣性以及正常工作,甚至在復雜的扭轉和彎曲作用力作用下電線電纜會被破壞而不能工作。同時現存的電線電纜內部間隙大,空間利用率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抗彎曲抗扭轉絕緣電線電纜,該裝置通過增設抗外力機構實現在外力作用時減少傳遞到線芯的作用力,再配合固滾動桿實現對外力的轉移,實現提高電線力學性能,并且通過抗外力機構提高電線內部空間利用率,因此具有抗彎曲抗扭轉、空間利用率高、絕緣性好的優點。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抗彎曲抗扭轉絕緣電線電纜,包括設置在電線電纜外部的第一保護層,及設置在所述第一保護層內側的、與所述第一保護層無間隙貼合的第二保護層,及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層內側的、與所述第二保護層緊貼的滾動桿,及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層內側的粘接層,及設置在所述粘接層內的線芯,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層內側的、用于增強電線電纜力學性能的抗外力機構;所述抗外力機構包括設置在外側的第三保護層,及設置在所述第三保護層內側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呈圓周均布在所述第三保護層內側,及設置在所述分隔板一側的第四保護層。
作為優選,所述第三保護層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三保護層內側的第一卡裝槽,所述第一卡裝槽的尺寸與所述分隔板的尺寸對應。
作為優選,所述第四保護層包括設置在所述第四保護層一側的第二卡裝槽,所述第二卡裝槽的尺寸與所述分隔板的尺寸對應,及設置在所述第四保護層另一側的線芯裝配孔,所述線芯裝配孔的尺寸與所述線芯的尺寸對應。
作為優選,所述滾動桿外表面光滑,所述滾動桿等距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層內側,并通過所述第二保護層與所述抗外力機構實現對所述滾動桿的限位。
作為優選,所述線芯包括設置在所述線芯外側的線芯保護層,所述線芯保護層由絕緣性好的復合材料制成,及設置在所述線芯保護層內部的導體,所述導體由導電性良好的銅制成,所述導體與所述線芯保護層無間隙貼合。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保護層由耐腐蝕能力好,力學性能好的復合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保護層呈中空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保護層由絕緣性能好的復合陶瓷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保護層呈中空設置,所述第二保護層與所述第一保護層無間隙貼合。
本實用新型技術效果主要體現:該裝置通過增設抗外力機構實現在外力作用時減少傳遞到線芯的作用力,再配合固滾動桿實現對外力的轉移,實現提高電線力學性能,并且通過抗外力機構提高電線內部空間利用率,因此具有抗彎曲抗扭轉、空間利用率高、絕緣性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抗彎曲抗扭轉絕緣電線電纜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邱玉珍,未經邱玉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70256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