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柱加固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689871.3 | 申請日: | 2019-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97444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0 |
| 發明(設計)人: | 曾興貴;黃海生;林曉東;張秀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莆田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4G23/02 | 分類號: | E04G23/02;E04C3/3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樓區京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連梅 |
| 地址: | 3510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配式 鋼筋混凝土 加固 組件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柱加固組件,所述加固組件包括:一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內埋設有第一U型橫向鋼筋,所述第一U型橫向鋼筋的兩端延伸部延伸出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的兩端;一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內埋設有第二U型橫向鋼筋,所述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兩端部埋設有鋼筋套筒,所述鋼筋套筒用以套設所述第一U型橫向鋼筋的兩端延伸部;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和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U型槽口底部均開設有復數植筋槽,植筋槽內設置有縱向受力筋。本實用新型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鋼筋混凝土柱的承載力和延性,同時采用工廠預制U型構件加固既有構件,不僅可以減少現場的濕作業,還可以加快RC柱的加固速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抗震加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柱加固組件。
【背景技術】
既有建筑中的結構柱,是結構最基本、最重要的承重構件,特別是橋梁結構中的橋墩柱,是結構中唯一的抗側力和豎向受力構件,其一旦失效將直接導致結構的整體倒塌。大量工業與民用建筑,隨著使用需求的日益飽和,建筑物需要提高其原設計等級,改變其使用功能,或加固改造工程增加恒或活載,鋼筋混凝土柱常出現軸壓比值過高的現象,不滿足相關規范要求而需要加固。此外,由于施工質量問題、材料老化、使用環境惡化、自然災害與突發事故等原因,大量早期的鋼筋混凝土柱已經產生強度降低和變形能力不足的現象,亟需通過加固來提高柱的承載能力及抗震性能。
增大截面法因取材方便,施工工藝簡單且效果可靠,被廣泛用于結構柱的加固中。雖然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構件的承載力,但該方法多采用現場澆筑的方式,導致施工工期較長,且現場濕作業多,對周邊環境影響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裝配式的鋼筋混凝土柱加固組件,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鋼筋混凝土柱的承載力和延性,同時采用工廠預制U型構件加固既有構件,不僅可以減少現場的濕作業,還可以加快RC柱的加固速度。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上述技術問題的:
一種裝配式的鋼筋混凝土柱加固組件,所述加固組件包括:一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內埋設有第一U型橫向鋼筋,所述第一U型橫向鋼筋的朝向與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的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一U型橫向鋼筋的兩端延伸部延伸出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的兩端;
一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所述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內埋設有第二U型橫向鋼筋,所述第二U型橫向鋼筋的朝向與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兩端部埋設有鋼筋套筒,所述鋼筋套筒用以套設所述第一U型橫向鋼筋的兩端延伸部;各所述鋼筋套筒的側部設置有灌漿管,所述灌漿管穿設過所述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側部,所述第二U型橫向鋼筋的兩端分別與對應的鋼筋套筒底部連接;
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和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U型槽口底部均開設有復數植筋槽,各所述植筋槽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和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的長度方向一致,各所述植筋槽內設置有縱向受力筋,各所述縱向受力筋通過植筋膠固定在所述植筋槽內;
所述第一U型混凝土管片和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通過U型槽口抱合在鋼筋混凝土柱的外部,所述第一U型橫向鋼筋的兩端延伸部套入第二U型混凝土管片兩端的鋼筋套筒內,所述鋼筋套筒內還灌裝有用于固定延伸部的漿體;二所述U型槽口的形狀與鋼筋混凝土柱的形狀相匹配,且各所述U型槽口通過一粘接層與鋼筋混凝土柱的外表面粘接。
進一步地,所述縱向受力筋為鋼筋、玻璃纖維筋、玄武巖纖維筋或者碳纖維筋。
進一步地,所述漿體為水泥基漿體、環氧樹脂類漿體。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莆田學院,未經莆田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68987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