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穿戴式托盤輔助搬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682246.6 | 申請日: | 2019-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70481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狄海廷;支冠華;王秋宇;李亞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5J9/00 | 分類號: | B25J9/00;F16H37/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4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穿戴 托盤 輔助 搬運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搬運設備領域,公開了一種穿戴式托盤輔助搬運裝置,包括底盤、旋轉座、左腿、右腿、背部支撐結構、左臂、右臂和電機三;左腿和右腿分別固定在旋轉座上,并對稱設置在背部支撐結構的兩側;左臂和右臂分別與背部支撐結構相連接,并對稱設置在背部支撐結構的兩側;旋轉座包括電機一、小齒輪一、大齒輪一、齒輪軸一和腳踏板;電機一固定在底盤上;小齒輪一固定在電機一的輸出軸上;小齒輪一與大齒輪一相嚙合;所述大齒輪一固定在齒輪軸一上;齒輪軸一通過軸承與底盤相連接;腳踏板固定在齒輪軸一上。本實用新型具有長度可調、適合不同體型的人穿戴。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搬運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穿戴式托盤輔助搬運裝置。
背景技術
在物流領域中,許多環節都需要進行貨物裝卸搬運工作,如快遞分揀、碼頭裝卸等。傳統的裝卸搬運主要靠人力勞動,而重量大的物件給搬運工人的身體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在實際的搬運過程中,人們通常情況下都是彎著腰,利用手臂和背部的力量抬放物體。這樣進行人工搬運會使人體遭受較大的負荷,長時間的工作還會造成脊柱或者手臂的受傷。此外,人體也容易疲勞,影響搬運效率。在現代物流中,大多數重物都放置在托盤上,因此設計一種可穿戴式的托盤輔助搬運裝置,就可以較為輕松地對重量較大的貨物進行搬運工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傳統裝卸搬運過程中的勞動強度大、容易疲勞、效率低的問題,進而提出一種穿戴式托盤輔助搬運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穿戴式托盤輔助搬運裝置,包括包括底盤3、旋轉座、左腿、右腿、背部支撐結構、左臂、右臂和電機三12;所述左腿和右腿分別固定在旋轉座上,并對稱設置在背部支撐結構的兩側;所述左臂和右臂分別與背部支撐結構相連接,并對稱設置在背部支撐結構的兩側;所述旋轉座包括電機一1、小齒輪一2、大齒輪一4、齒輪軸一5和腳踏板6,所述電機一1固定在底盤3上;所述小齒輪一2固定在電機一1的輸出軸上;所述小齒輪一2與大齒輪一4相嚙合;所述大齒輪一4固定在齒輪軸一5上;所述齒輪軸一5通過軸承與底盤3相連接;所述腳踏板6固定在齒輪軸一5上。
所述右腿和左腿結構相同,包括支架7、導桿8、絲杠9、螺母機構10和電機二11;所述支架7固定在腳踏板6上;所述支架7上設置有導桿8;所述電機二11固定在支架7上;所述絲杠9通過軸承與支架7相連接,并與導桿8平行;所述絲杠9與電機二11的輸出軸相連接;所述螺母機構10上分別設置有通孔和通孔螺紋;所述螺母機構10上的通孔螺紋與絲杠9相連接;所述螺母機構10上的通孔與導桿8相連接,并可沿導桿8上下滑動;所述電機三12固定在螺母機構10上。
所述背部支撐結構包括背部支撐板14和調節桿13;所述調節桿13固定在電機三12的輸出軸上;所述背部支撐板14的側面加工有凹槽,并且在凹槽上加工有多個等間距的通孔;所述調節桿13通過圓柱銷、背部支撐板14側面的凹槽以及凹槽上的通孔與背部支撐板14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林業大學,未經東北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6822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易于拆卸的3D打印耗材支架
- 下一篇:一種旋轉鋼絲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