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快速排水的人行道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675627.1 | 申請日: | 2019-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94636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金勇;陶華超;文遠粦;鄧若非;劉雪瓊;王聰;郭紅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11/22 | 分類號: | E01C11/22;E03F5/04;E03F5/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6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速 排水 人行道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快速排水的人行道,包括混凝土基層、鋪設在混凝土基層上的面層,混凝土基層沿其長度方向的一側設置有蓄水溝,混凝土基層上開設有若干道暗溝,暗溝的一端與蓄水溝連通,面層上對應暗溝的位置開設有透水孔。本實用新型具有減少人行道積水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人行道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快速排水的人行道。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在城市許多地方會建設有人行道,人行道在保護行人的同時,也大大改善城市的交通狀況。
目前人行道一般是在土層上方鋪設一層混凝土基層,然后在混凝土基層上再鋪設有面磚,由于混凝土等將地表封閉,取代原有的土壤地面,且混凝土的透水性較差,積聚在人行道上的積水難以排入地下,且人行道上通常會設置有花壇、樹池等阻礙了積水的排出,致使積水積聚在人行道上,給行人的出行造成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快速排水的人行道,具有減少人行道積水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快速排水的人行道,包括混凝土基層、鋪設在混凝土基層上的面層,所述混凝土基層沿其長度方向的一側設置有蓄水溝,所述混凝土基層上開設有若干道暗溝,所述暗溝的一端與蓄水溝連通,所述面層上對應暗溝的位置開設有透水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人行道上有積水時,積水順著透水孔流進暗溝內,再由暗溝流進蓄水溝內,達到將人行道上的積水排出,減少人行道積水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暗溝沿垂直于混凝土基層長度方向均勻設置,所述面層上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連接于兩個透水孔之間的引水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引水道連通兩個透水孔,水積聚在透水孔之間的位置時,積水可順著引水道導引進入透水孔,流出人行道外,達到減少人行道積水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暗溝內設置有用于支撐面層的碎石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暗溝內填充有碎石層,水可由碎石層里的碎石縫隙流過,然后流進蓄水溝內,碎石層對面層起到支撐的作用,使面層位于暗溝的位置具有更優的承壓性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蓄水溝上鋪設有與面層齊平的雨水蓋,所述雨水蓋上設置有若干長腰型的進水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雨水蓋與面層齊平,起到防止行人不小心踩進蓄水溝內,在雨水蓋上設置有進水孔,使在面層邊緣的積水可直接由雨水蓋流進蓄水溝內,起到支撐且便于積水排出人行道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碎石層填充所述透水孔,位于所述透水孔內的碎石層與面層齊平。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碎石層填充透水孔,使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時因透水孔產生的異物感減少,便于行人行走。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引水道的底部為弧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弧形面對水流的的阻力較小,便于水流的流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引水道底部設置有若干向上凸起的摩擦塊,所述摩擦塊的上端面與所述面層平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摩擦塊使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時,由引水道引起的異物感較小,且增大人腳部與地面的摩擦力,防止滑倒。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蓄水溝內間隔連接有除雜桿,所述除雜桿上設置有樹枝狀的除雜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水流流進蓄水溝內時,會帶有一些雜物,除雜鉤可將一些柔軟的雜物鉤住,便于清理,防止雜物堵塞后續的排水管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惠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67562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易清洗牙具盒
- 下一篇:水稻施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