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力機車電池組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21542404.8 | 申請日: | 2019-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982682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肖冰;劉進;趙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酷豐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385 | 分類號: | G01R31/38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37000 山西省大同***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力機車 電池組 檢測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力機車電池組檢測裝置,包括檢測機本體、指示表盤、指示表體、第一檢測連接線和第二檢測連接線,檢測機本體上設有指示表盤和指示表體,檢測機本體頂端設有第一檢測連接線和第二檢測連接線,其特征在于:翻蓋與檢測機本體鉸接的翻蓋端部設有啟動塊,啟動塊能夠蓋設在檢測機本體上,檢測機本體頂端內(nèi)置第一檢測接頭和第二檢測接頭,第一檢測接頭一端延伸至沉孔內(nèi)且與導電體電性連接,第一檢測接頭另一端與第一檢測連接線電性連接同時與檢測機本體連接,第二檢測接頭一端延伸至沉孔內(nèi)且與導電體電性連接,第二檢測接頭另一端與第二檢測連接線電性連接。本實用新型優(yōu)點有:結構簡單,避免失電,便于實現(xiàn)檢測線路的通斷路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檢測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力機車電池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電力機車蓄電池是電力機車直流供電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直流供電的后備電源,主要擔負著電力機車在降弓狀態(tài)下、過分相區(qū)時或者運動過程中受電弓離線造成供電中斷時,為電力機車的啟動、控制系統(tǒng)、監(jiān)控系統(tǒng)及通訊系統(tǒng)提供穩(wěn)定、安全、可靠的供電保障,確保電力機車上重要設備的正常運行;現(xiàn)有的電池組檢測裝置長時間不間斷的接于蓄電池上檢查,造成蓄電池持續(xù)的電輸出,容易造成過度失電。因此,對于上述問題的解決就尤為重要。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避免失電、便于實現(xiàn)檢測線路的通斷路控制的電力機車電池組檢測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電力機車電池組檢測裝置,包括檢測機本體、指示表盤、指示表體、第一檢測連接線和第二檢測連接線,所述檢測機本體上設有指示表盤和指示表體,所述檢測機本體頂端設有第一檢測連接線和第二檢測連接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機本體靠近頂端位置上設有耳座,且通過所述耳座鉸接翻蓋,所述翻蓋能夠蓋設與所述檢測機本體上,所述翻蓋與所述檢測機本體鉸接的所述翻蓋端部設有啟動塊,所述啟動塊能夠蓋設在所述檢測機本體上,所述啟動塊與所述檢測機本體接觸面之間的所述啟動塊上設有導電體和第一磁鐵,所述導電體對應位置的所述檢測機本體上設有沉孔,所述導電體能置于所述沉孔中,所述第一磁鐵對應位置的所述檢測機本體上設有第二磁鐵,所述檢測機本體頂端內(nèi)置第一檢測接頭和第二檢測接頭,所述第一檢測接頭一端延伸至所述沉孔內(nèi)且與所述導電體電性連接,所述第一檢測接頭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檢測連接線電性連接同時與所述檢測機本體連接,所述第二檢測接頭一端延伸至所述沉孔內(nèi)且與所述導電體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檢測接頭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檢測連接線電性連接,置于所述沉孔內(nèi)的所述第一檢測接頭和所述第二檢測接頭相互對應且不電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翻蓋與所述啟動塊一體成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通過翻動翻蓋實現(xiàn)檢測線路的通斷路控制,避免電力機車電池組檢測裝置長時間連接蓄電池造成的蓄電池過渡失電,從而減少對蓄電池容量的影響;第一磁鐵磁性連接第二磁鐵,使啟動塊固定在檢測機本體上,保證導電體與第一檢測接頭和第二接頭的固定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電力機車電池組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主視圖,其中翻蓋蓋設在檢測機本體上;
圖2為本發(fā)明電力機車電池組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右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電力機車電池組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主視圖,其中啟動塊蓋設在檢測機本體上。
在圖中,1.檢測機本體,2.第一檢測連接線,3.第二檢測連接線,4.耳座,5.翻蓋,6.啟動塊,7.導電體,8.第一磁鐵,9.沉孔,10.第二磁鐵,11.第一檢測接頭,12.第二檢測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給出的實施例擬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發(fā)明內(nèi)容對本發(fā)明的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diào)整,仍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酷豐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jīng)山西酷豐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54240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