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供熱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503412.1 | 申請日: | 2019-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60184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查曉冬;魏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必信空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3/18 | 分類號: | F24D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215002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供熱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供熱系統,包括供熱組件、膨脹功回收組件以及制冷組件;熱源首先經過蒸汽發生器將部分熱量傳遞給第一工質,然后熱源傳遞至第一供熱換熱器并對用戶進行供熱;第一工質吸收熱量后成為過熱的蒸汽,過熱的蒸汽經膨脹機做功成為低溫蒸汽,低溫蒸汽經冷凝器將部分熱量傳遞給第二工質,第一工質形成回流;膨脹機帶動壓縮機做功,并將氣體的第二工質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體,將熱量傳遞給第二供熱換熱器并對用戶進行供熱,第二工質回流至冷凝器中形成循環。利用高溫的熱源驅動膨脹機為壓縮機提供動力,實現不增加額外做功電力的前提下,降低回水溫度,提高現有管網的供熱能力,提高了供熱系統的能源使用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集中供熱系統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供熱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供暖面積不斷增大,現有的集中供熱管網已經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供熱需要,因此需要重新規劃現有的供熱管網,但是對現有的供熱管網進行改造需要耗費巨大的資金。現有的城市集中供熱的一次網設計供回水溫度一般為130℃和70℃,其溫差為60℃,如果將回水溫度降低為20℃,則可以提高供熱能力近一倍。
公開號為CN100507375C的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一種大溫差集中供熱系統,該系統由汽輪機、凝汽器、蒸汽吸收式熱泵、汽-水換熱器、熱水吸收式熱泵、水-水換熱器以及連接管路和附件組成。利用汽輪機排汽預熱大熱網回水,并利用循環冷卻水作為吸收式熱泵的低位熱源,優點是盡可能大限度地回收了電廠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在末端采用熱水吸收式熱泵和水-水換熱器組合的方式加熱二次網供熱熱水,增大了大熱網的供、回水溫差,同時熱泵不需要外來能源做驅動力。但是,其主要是在大熱網供水后再對回水時的余熱進行回收和利用,其是設置在回水的末端,在回水過程中仍會存在較大的熱量損失,因此余熱的利用效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供熱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余熱利用效率不高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供熱系統,包括:供熱組件、膨脹功回收組件以及制冷組件,所述供熱組件包括熱源、蒸汽發生器和用于給用戶供熱的第一供熱換熱器,所述蒸汽發生器具有高溫側和低溫側,所述熱源和所述第一供熱換熱器通過所述蒸汽發生器的高溫側相連通;所述膨脹功回收組件包括第一工質、膨脹機和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高溫側和低溫側,所述第一工質依次經所述蒸汽發生器的低溫側、所述膨脹機、所述冷凝器的高溫側并回流至所述蒸汽發生器的低溫側;所述制冷組件包括第二工質、壓縮機和用于給用戶供熱的第二供熱換熱器,所述壓縮機由所述膨脹機驅動,所述第二工質依次經所述冷凝器的低溫側、所述壓縮機、所述第二供熱換熱器并回流至所述冷凝器的低溫側。
進一步地,所述制冷組件還包括蒸發器,所述蒸發器具有高溫側和低溫側,所述蒸發器的高溫側與所述第一供熱換熱器相連通并進行熱交換后連接至回水管網。
進一步地,所述熱源的溫度超過90攝氏度,回流至所述回水管網的溫度為低于30攝氏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工質經所述第二供熱換熱器后還流經所述蒸發器的低溫側并回流至所述壓縮機。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供熱換熱器和所述蒸汽發生器的低溫側之間設有第一節流器;所述第二供熱換熱器和所述蒸發器的低溫側之間設有第二節流器。
進一步地,所述膨脹機的輸出軸與所述壓縮機的輸入軸同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冷凝器的高溫側和所述蒸汽發生器的低溫側之間設有對所述第一工質加壓的泵體。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供熱換熱器和所述第二供熱換熱器均具有高溫側和低溫側,供熱熱網經所述第一供熱換熱器或所述第二供熱換熱器的低溫側形成回流。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工質采用R245fa。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工質采用R-134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必信空調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必信空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50341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