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調(diào)光調(diào)色面板燈電路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21411412.9 | 申請日: | 2019-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58023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建桃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莎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45/10 | 分類號: | H05B45/10;H05B45/50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神州眾達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陳世洪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調(diào)光 調(diào)色 面板 電路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路領域,尤指一種適用于調(diào)光調(diào)色面板燈電路,本實用新型具有型號為TYWE3S的第二芯片U2的WIFI模塊,第二芯片U2與第一調(diào)光控制電路連接,即通過無線方式對調(diào)光控制電路進行電路控制,從而控制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1的工作狀態(tài),對燈具的控制更加智能化,同時,調(diào)光控制電路具有型號為SY8745的第三芯片U3,第三芯片U3配合第二芯片U2實現(xiàn)信號調(diào)光,杜絕了傳統(tǒng)機械式調(diào)光出現(xiàn)瞬態(tài)電壓導致LED光源損壞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路領域,尤指一種適用于調(diào)光調(diào)色面板燈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家庭智能照明燈具的種類繁多,目前記載的種類已有上百種,并且這個種類隨品牌的更新還在不斷的增加,其中,市場上所使用的智能開關包括以下幾種技術:開關變色、機械按鍵變色、機械按鍵調(diào)功率,以上幾種智能開關模式各有優(yōu)缺點,在不同的使用場合上均可以發(fā)揮不同的作用。隨著人們生活的質(zhì)量提高,同時對生活質(zhì)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智能化的應用也生活質(zhì)量提高而進一步完善。
但現(xiàn)有技術中,變色調(diào)光燈具大多為機械式開關,其智能化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機械式開關受環(huán)境空間限制,而且調(diào)節(jié)過程產(chǎn)生的瞬態(tài)電壓有損壞光源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nèi)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用于調(diào)光調(diào)色面板燈電路,可遠程進行無線控制,智能化程度高,并且可以解決調(diào)節(jié)過程所產(chǎn)生的瞬態(tài)電壓使光源損壞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適用于調(diào)光調(diào)色面板燈電路,包含有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1、變壓器T1、MOS管Q1、第一調(diào)光控制電路、第十二電阻R12、具有型號為TYWE3S的第二芯片U2的WIFI模塊及具有型號為SY5018B的第一芯片U1的主控模塊,第一調(diào)光控制電路包含有型號為 SY8745的第三芯片U3,變壓器T1包含有第一副邊繞組、第二副邊繞組、第一原邊繞組,第一副邊繞組、第一芯片U1的6號引腳連接電源,第一副邊繞組還與MOS管Q1的漏極連接,MOS管Q1的柵極與第一芯片U1的5號引腳、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連接,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與MOS管Q1的源極、第一芯片 U1的3號引腳、地連接,第二副邊繞組與第一芯片U1的6號引腳、7號引腳、地連接,第一原邊繞組與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1的正極、VOUT端口連接,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1的負極與第三芯片U3的6號引腳連接,VOUT端口與第二芯片U2 的1號引腳、8號引腳、3號引腳連接,第二芯片U2的214號引腳與第三芯片 U3的7號引腳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浪涌電流抑制電路與RCD吸收電路,所述浪涌電流抑制電路包含有第一電阻RA、第二電阻RB、第六電容CX1、第三壓敏電阻MOV、整流橋D4、第九電容CB1、第十一電容CB2,電源為一零線與一火線,第一電阻 RA與第二電阻RB連接,且第一電阻RA與火線連接,第二電阻RB與零線連接,第一電阻RA通過第六電容CX1與第二電阻RB連接,第一電阻RA還通過第三壓敏電阻MOV與第二電阻RB連接,第三壓敏電阻MOV的兩端分別與整流橋D4的2 號引腳、3號引腳連接,整流橋D4的1號引腳和與第九電容CB1、第十一電容 CB2的一端連接,整流橋D4的4號引腳與第九電容CB1、第十一電容CB2的另一端及地連接,RCD吸收電路包含有第七電容C7、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 R16、第十七電阻R17、第三二極管D3,整流橋D4的1號引腳、6號引腳均與第一芯片U1的6號引腳、第七電容C7、第十七電阻R17、第十六電阻R16、第一副邊繞組連接,第七電容C7通過第十五電阻R15與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與第一副邊繞組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塊還包括有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七電阻R7,第一芯片U1的1號引腳通過第二電容C2與第一芯片U1的4號引腳連接,第一芯片U1的1號引腳還依序通過第七電阻R7、第一電容C1與第一芯片U1的4號引腳連接,第一芯片U1的2號引腳通過第三電容C3與第一芯片 U1的4號引腳連接,第一芯片U1的4號引腳接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莎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深圳市莎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411412.9/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