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造紙加工的水循環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366163.6 | 申請日: | 2019-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68338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國紅;劉軍永;史彥坤;趙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石家莊市科品紙廠 |
| 主分類號: | C02F9/02 | 分類號: | C02F9/02;B01D21/02;B01D36/04;D21F1/66;C02F103/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造紙 加工 水循環 利用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造紙加工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造紙加工的水循環利用系統,包括若干立式的沉降罐和進液總管,進液總管的輸入端與打漿機的排污管連接;沉降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相互連通的一級沉降室、二級沉降室和三級沉降室;一級沉降室上連接有一級排液管,一級排液管與造紙機的壓榨脫水部連接,一級沉降室的頂端連接有進液管,進液管的輸入端與進液總管的輸出端連接;二級沉降室上連接有二級排液管,二級排液管與造紙機的網部連接;三級沉降室上連接有三級排液管,三級排液管與打漿機連接;能夠將打漿機中的廢水回收后循環利用在造紙機和打漿機中,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具有節約資源,降低廢水排放量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造紙加工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造紙加工的水循環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利用廢舊報紙、瓦楞紙等廢紙進行造紙的工藝中,需要把廢舊紙料浸濕打碎,攪拌制成漿料,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的造紙廢水;此部分廢水中含有部分纖維和漿料,直接排放污染環境,并且浪費資源。
在造紙的工業化生產中,在打漿過程需要向打漿機中加入大量的水。將打漿機輸出的漿料經過處理后稀釋至合適的濃度送入造紙機內,在造紙機的紙網部經初步脫水,形成濕的紙頁;再經過濕紙毛布壓榨脫水,烘干后形成紙張。造紙機的網部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噴淋水浸濕,使用完畢后需要定期對網部噴淋清洗,網部的此兩過程均需要用到噴淋水;濕紙毛布在使用過程中也需要用噴淋水浸濕毛布。
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當下,如何將打漿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造紙廢水進行回收,并循環利用至造紙機的網部、紙毛布的壓榨脫水部和打漿機中,以解決造紙工藝中的用水量大和廢水排放量大的問題迫在眉睫。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造紙加工的水循環利用系統,能夠將打漿機中的廢水回收后循環利用在造紙機和打漿機中,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具有節約資源,降低廢水排放量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造紙加工的水循環利用系統,包括若干立式的沉降罐和進液總管,所述進液總管的輸入端與打漿機的排污管連接;所述沉降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相互連通的一級沉降室、二級沉降室和三級沉降室;所述一級沉降室上連接有一級排液管,所述一級排液管與造紙機的壓榨脫水部連接,所述一級沉降室的頂端連接有進液管,所述進液管的輸入端與進液總管的輸出端連接;所述二級沉降室上連接有二級排液管,所述二級排液管與造紙機的網部連接;所述三級沉降室上連接有三級排液管,所述三級排液管與打漿機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打漿機排出的廢水從排污管排出,通過進液總管送入若干進液管中,然后流入沉降罐中在自重作用下進行逐級沉降;一級沉降室的水為清水,里面所含的纖維、漿料很少,通過一級排液管送入壓榨脫水部,對濕毛布進行浸濕與噴洗;二級沉降室的水里面含有纖維,將其通過二級排液管送入網部,對紙網毯進行噴淋;三級沉降室里面的廢水比較濃稠,含有較多的漿料,通過三級排液管將其送入打漿機中回收利用。如此,實現打漿機中的廢水自然沉淀后回收利用至打漿機和造紙機中,解決了造紙工藝中的用水量大和廢水排放量大的問題。
作為優選,所述一級排液管、二級排液管和三級排液管上均安裝有液體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根據打漿機與造紙機的需水量,選擇性的開啟一個沉降罐或多個沉降罐。通過液體閥還可以控制排水量,使其與進入沉降罐中的水流快慢和水流量匹配,盡可能的使廢水沉淀完全,保證各級排液管中排出的水的規格滿足需求。
作為優選,還包括一級總管,若干所述沉降罐的一級排液管的輸出端均與一級總管連接,所述一級總管與壓榨脫水部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一級總管的輸出端連接有若干一級分管,所述一級分管的輸出端與壓榨脫水部連接,所述一級分管上安裝有液體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石家莊市科品紙廠,未經石家莊市科品紙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36616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