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機器學習的環境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338530.1 | 申請日: | 2019-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893832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淑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珉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24 | 分類號: | G01N1/24;G01N15/06;B01D46/00;B01D46/30 |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爾精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徐柳華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高新技術產***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機器 學習 環境 檢測 裝置 | ||
1.一種基于機器學習的環境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桶體(1)、氣流抽取機構(2)、檢測機構(3),所述桶體(1)由輪子(11)、橢圓頭(12)、觸碰顯示屏(13)組成,所述桶體(1)的一端于所述輪子(11)固定、另一端于所述橢圓頭(12)固定,所述橢圓頭(12)一側固定觸碰顯示屏(13),所述氣流抽取機構(2)包括圓柱口(21)、風機(22)、阻隔網(23)、導風管(24),所述桶體(1)一側下部開設圓柱口(21),所述圓柱口(21)內腔固定風機(22)、一端固定阻隔網(23)、另一端連通導風管(2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機器學習的環境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22)含有兩個,且遠離圓柱口(21)的風機(22)位于桶體(1)另一側的上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機器學習的環境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機構(3)包括擋板(31)、蓄塵箱(32)、粉塵傳感器(33)、拉板(34)、活性炭顆粒(3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機器學習的環境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31)與桶體(1)內腔中部固定,所述擋板(31)的上部固定蓄塵箱(32),所述蓄塵箱(32)內腔上部固定粉塵傳感器(33),所述拉板(34)與桶體(1)內腔上部固定,所述活性炭顆粒(35)填充在拉板(34)的中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機器學習的環境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塵箱(32)下端的一側與導風管(24)連通、上端的另一側開設出風口(321)。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機器學習的環境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塵傳感器(33)的負極與外部電源連接、負極通過數據處理器、保險絲與外部電源的負極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機器學習的環境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34)包括矩形口(341)、金屬網(342)、螺栓(343)、繩子(344)、把手(345)、矩形塊(346);
所述矩形口(341)位于拉板(34)的中部,所述金屬網(342)對矩形口(341)的兩端覆蓋,且金屬網(342)通過螺栓(343)與拉板(34)固定,所述拉板(34)的一側面固定繩子(344)、另一側面固定把手(345)。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機器學習的環境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塊(346)包括凹口(3461)、轉桿(3462)、扭轉彈簧(3463);
所述矩形塊(346)一側與桶體(1)內壁固定、另一側開設凹口(3461),所述凹口(3461)內腔的中部設置轉桿(3462),所述轉桿(3462)通過軸承與凹口(3461)內壁固定,所述扭轉彈簧(3463)與轉桿(3462)兩端套接,且扭轉彈簧(3463)的兩端分別與轉桿(3462)和凹口(3461)的一側固定,所述轉桿(3462)的中部與繩子(344)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珉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西珉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33853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上甑機
- 下一篇:一種可快速安裝擴容的微型數據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