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混風調節裝置與混風凈化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332904.9 | 申請日: | 2019-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77263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宏烈;劉立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明興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7/007 | 分類號: | F24F7/007;F24F3/16;F24F11/74;F24F13/02;F24F13/04;F24F13/08;F24F13/20;F24F1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鄭立明;鄭哲 |
| 地址: | 1014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調節 裝置 凈化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混風調節裝置與混風凈化機包括新風固定套筒組件與混風轉動組件;所述的新風固定套筒組件固定于混風凈化機內,包括圓形的固定套筒(4),固定套筒(4)的內孔連通新風進氣管道(007);所述的固定套筒(4)的側壁開有進風口(41);所述的混風轉動組件包括內孔是圓形的轉動套筒(7)與驅動機構;轉動套筒(7)的側壁開有通風口(71);所述的轉動套筒(7)空套于固定套筒(4)外,驅動機構帶動轉動套筒(7)旋轉,改變通風口(71)與進風口(41)的相對周向位置,調節通過的新風量??梢越Y合兩套系統,應對不同程度的顆粒物、氣態物復雜污染狀態,以達到最優化最節能的雙凈化效果,實現在室內凈化空氣的同時,注入經過過濾的室外新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結構領域以及空氣凈化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新風凈化裝置中的智能混風調節裝置與混風凈化機。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中新風系統和空氣凈化器是最為成熟的兩套空氣凈化方案。二者從原理上進行區分:
空氣凈化器通過進風口將室內的空氣吸入機體內進行過濾凈化,然后通過出風口將經過過濾后的空氣排出來,可以有效降低室內的PM2.5、異味等有害物質,如此循環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諝鈨艋鞑捎玫氖莾妊h原理,凈化的是室內原有的空氣。
新風系統通過強力風機,將室外的空氣吸進來,經過過濾后,輸送進入室內,同時在室內形成微正壓環境,將室內原來污濁的空氣排出室外。新風系統主要是外循環原理,能夠送入和凈化外界新風。
應對不同程度的顆粒物、氣態物復雜污染狀態,以達到最優化最節能的雙凈化效果,針對兩套系統的結合,本方案提供一種實現室內與室外進氣量按比例智能配置的混風調節結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混風調節裝置與混風凈化機,實現室內與室外進氣量按比例智能配置,可以結合兩套系統,應對不同程度的顆粒物、氣態物復雜污染狀態,以達到最優化最節能的雙凈化效果,實現在室內凈化空氣的同時,注入經過過濾的室外新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智能混風調節裝置,設于混風凈化機的新風入口處,包括新風固定套筒組件與混風轉動組件;
所述的新風固定軸套筒組件固定于混風凈化機內,包括圓形的固定套筒4,固定套筒 4的內孔連通新風進氣管道007;所述的固定套筒4的側壁開有進風口41;
所述的混風轉動組件包括內孔是圓形的轉動套筒7與驅動機構;轉動套筒7的側壁開有通風口71;
所述的轉動套筒7空套于固定套筒4外,驅動機構帶動轉動套筒7旋轉,改變通風口71 與進風口41的相對周向位置,調節通過的新風量。
所述的混風轉動組件還包括前固定環3與后固定環8,分別固定于轉動套筒7的兩端;
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步進電機10、主動齒輪9與從動弧形齒條12;從動弧形齒條12設于后固定環8的外圓上,步進電機10驅動主軸上固定主動齒輪9,帶動從動弧形齒條12 轉動,驅動轉動套筒7旋轉。
所述的混風轉動組件還包括擋風板6,擋風板6設于轉動套筒7外側壁,軸向布置。
所述的前固定環3與后固定環8上均設有方位相同的第一耳部13與第二耳部14;所述的擋風板6包括兩塊,兩個第一耳部13通過一個擋風板6連接,兩個第二耳部14通過另一個擋風板6連接。
所述的新風固定軸套筒組件還包括初級濾網蓋2,設于固定套筒4的連通新風進氣管道007一側。
所述的新風固定軸套筒組件還包括帶初級骨架慮網5,設于固定套筒4內。
所述的新風固定軸套筒組件還包括前蓋板1與后蓋板11,前蓋板1與后蓋板11固定于固定套筒4兩端,并分別固定于混風凈化機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明興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明興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33290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