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介入手術后護理防感染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330212.0 | 申請日: | 2019-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21390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趙黎;李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15/00 | 分類號: | A61F15/00;A61M35/00 |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億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周濟妹 |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楊浦區控江路***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介入 術后 護理 感染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介入手術后護理防感染裝置,包括底座、無菌紗布和護蓋,所述底座的四個端腳處設有凸塊,凸塊的底面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粘粘有醫用膠粘帶;所述底座的底面設有創面護理孔,創面護理孔與底座上表面設有的蓋孔相連通;所述無菌紗布置于蓋孔內,無菌紗布的兩端搭放于創面護理孔與蓋孔間形成的平臺上,無菌紗布的中部嵌入創面護理孔內。本介入手術后護理防感染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有效的避免患者在移動的過程中出現紗布從創面脫落的現象,并且基于底座與護蓋的作用,防止外部感染進入以及受到外力作用導致創面開裂的情況。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介入術后護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介入手術后護理防感染裝置。
背景技術
介入治療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的一種微創性治療,就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特制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態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
介入治療具有創面小、療程短、見效快等優點,但由于創面較小,使得術后的護理防感染不便,容易出現創面開裂、感染等情況,因此,急需一種介入術后護理防感染裝置來解決這一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介入手術后護理防感染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有效的避免患者在移動的過程中出現紗布從創面脫落的現象,并且基于底座與護蓋的作用,防止外部感染進入以及受到外力作用導致創面開裂的情況,因而有效的解決現有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介入手術后護理防感染裝置,包括底座、無菌紗布和護蓋,所述底座的四個端腳處設有凸塊,凸塊的底面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粘粘有醫用膠粘帶;所述底座的底面設有創面護理孔,創面護理孔與底座上表面設有的蓋孔相連通;所述無菌紗布置于蓋孔內,無菌紗布的兩端搭放于創面護理孔與蓋孔間形成的平臺上,無菌紗布的中部嵌入創面護理孔內;所述護蓋與蓋孔相匹配,護蓋的外側壁均勻排列有外螺紋,蓋孔的內側壁均勻排列有內螺紋,所述外螺紋與內螺紋相匹配,護蓋通過相配合的內外螺紋轉動安裝于蓋孔內;所述護蓋的上表面還均勻排列有透氣孔,透氣孔貫穿護蓋內壁,并與創面護理孔相連通;所述平臺與護蓋的底面相對應,平臺的上表面與護蓋的底面接觸連接。
優選的,所述底座與凸塊為一種一體成型注塑構件。
優選的,所述護蓋為一種透明塑料構件。
優選的,所述無菌紗布采用高溫沸水殺菌、消毒。
優選的,所述創面護理孔的孔徑小于蓋孔的孔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介入手術后護理防感染裝置,通過在底座設置醫用膠粘帶,從而可將其粘粘于創面外的皮膚上,利用底座中的創面護理孔對創面進行上藥后,將經過高溫沸水殺菌、消毒的無菌紗布置于創面護理孔內,并貼附于創面上,而后將護蓋旋入底座中的蓋孔中,使其底部頂壓搭放在平臺上的無菌紗布兩端,從而將其固定;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防感染能力強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底座仰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底座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截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護蓋結構裝配局部圖。
圖中:1、底座;2、凸塊;21、凹槽;22、創面護理孔;23、蓋孔;3、無菌紗布;4、平臺;5、護蓋;6、外螺紋;7、內螺紋;8、透氣孔;9、醫用膠粘帶。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未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3302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