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中醫溫灸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324129.2 | 申請日: | 2019-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81257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曉天 |
| 主分類號: | A61H39/08 | 分類號: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寶雞市新發明專利事務所 61106 | 代理人: | 馬天順;李鳳岐 |
| 地址: | 721000 陜西省寶雞市金***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醫 溫灸針 | ||
一種中醫溫灸針,具有針尾、針柄、針體、針尖,所述針體外壁上設有針體為中心環繞針體一周的錐形儲料腔,所述錐形儲料腔具有錐形腔體、球面蓋,所述錐形腔體位于球面蓋上方、且與針體固定連接,所述球面蓋空套于針體上,所述錐形腔體腰部徑向均勻設有助燃孔Ⅰ,所述球面蓋表面均布有助燃孔Ⅱ。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在進行溫灸,將艾條直接套在針柄上,導致艾條燃燒過程中的艾灰或火星掉落灼傷患者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醫溫灸針。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所用的針灸針多為傳統一次性針,材料多為不銹鋼,少有金、銀等材質。醫療市場上的一次性針灸針僅可提供一定物理強度的穴位刺激,如需進行溫感刺激,臨床上溫灸針療法操作多為在針刺得氣后留針至適當深度,在針柄上裝約1-2cm的艾條一段,或在針尾處搓捏少許艾絨,點燃施灸,待艾絨燃盡后出針。但是,此種方法存在針灸針導熱不均勻,治療效果隨時間迅速減弱;艾條或艾絨易掉落,存在高溫灼傷患者皮膚的風險,且操作過程較為繁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醫溫灸針,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醫溫灸針,具有針尾、針柄、針體、針尖,所述針體外壁上設有以針體為中心環繞針體一周的錐形儲料腔,所述錐形儲料腔由錐形腔體和球面蓋構成,所述錐形腔體位于球面蓋上方、且與針體固定連接,所述球面蓋空套于針體上,所述錐形腔體腰部徑向均勻設有助燃孔Ⅰ,所述球面蓋表面均布有助燃孔Ⅱ。
所述球面蓋內側還設有分隔網。
所述針柄、錐形腔體外表面均包覆有隔熱層。
所述助燃孔Ⅰ、助燃孔Ⅱ直徑為0.5-1mm。
所述球面蓋與錐形腔體螺紋連接。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操作,針體一周的錐形儲料腔通過助燃孔使艾絨得到充分燃燒,針體導熱均勻,且有效避免了艾絨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艾灰或火星掉落灼傷患者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仰視圖;
圖3是圖1中A-A處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1-3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一種中醫溫灸針,具有針尾1、針柄2、針體3、針尖4,所述針體3外壁上設有針體3為中心環繞針體3一周的錐形儲料腔5,所述錐形儲料腔5具有錐形腔體5-1、球面蓋5-2,所述錐形腔體5-1位于球面蓋5-2上方、且與針體3固定連接,所述球面蓋5-2空套于針體3上,所述錐形腔體5-1腰部徑向均勻設有助燃孔Ⅰ6,所述球面蓋5-2表面均布有助燃孔Ⅱ7,助燃孔Ⅱ7數量可以增減。
所述球面蓋5-2內還設有分隔網9;有助于引燃物鋪設均勻,促進燃燒在整個接觸面同步進行,使得艾絨均勻燃燒,避免一側燃燒迅速,另一側燃燒緩慢甚至燃燒中斷。
所述針柄2外表面包覆有隔熱層8,防止針體的熱量從針柄2流失,同時對持針者手持部位有隔熱作用。
球面蓋5-2的表面積大,有助于引燃物的鋪設和燃燒,同時也有助于艾絨的燃燒。
所述助燃孔Ⅰ6、助燃孔Ⅱ7的孔徑為0.5-1mm。既不會使艾絨漏出,也不易被艾絨渣堵塞。
所述球面蓋5-2與錐形腔體5-1螺紋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曉天,未經張曉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32412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