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323511.1 | 申請日: | 2019-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09477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胡志中;廖振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明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90/00 | 分類號: | 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吳夢圓 |
| 地址: | 中國臺灣***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經皮內視鏡 椎間盤 定位 裝置 | ||
一種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具有:一橫梁,其中間處具有一定位部,該橫梁的長度依一病患的一X光斷層掃描影像中的兩側髖骨的間距決定,且該定位部具有多個縱向穿孔以供至少一定位針穿入該病患的至少一脊椎骨上;以及與該橫梁連接的一第一側邊腳座及一第二側邊腳座,其中,該第二側邊腳座具有一導引部,該導引部具有多個導引穿孔,且所述多個導引穿孔的假想延長線會合在該病患的一待手術處理的椎間盤上;在操作時,一內視鏡手術器械經由所述多個導引穿孔中的一導引穿孔觸及并處理該待手術處理的椎間盤。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方便手術操作者以微創的方式精準鎖定一椎間盤,以進行經皮內視鏡椎間盤手術的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椎間盤手術多依靠手術者的經驗來判斷手術的切入位置,因而易造成偏離或定位不準的情況,而可能傷及脊椎骨周圍的血管和神經組織,造成嚴重的并發癥。另外,反復調切入位置也會延長手術時間。
此外,在傳統的椎間盤手術過程中,由于術中需要照射X光,病患與醫護人員會有放射線暴露的風險。為了避免此風險,醫院須花費高額費用購買導航與術中影像設備。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領域亟需一新穎的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公開一種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其可提供高精準度的定位作業,從而產生良好的椎間盤手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公開一種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其可提供微創方式減小手術切口并可避免損傷脊椎骨周圍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組織。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公開一種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其可提供多個不同方位的手術器械導引路徑,以方便手術的進行,從而縮短手術時間。
為達前述目的,一種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被提出,其具有:
一橫梁,具有延伸于一第一水平方向的一長度,且其中間處具有延伸于一第二水平方向的一定位部,該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于該第一水平方向,其中,該長度依一病患的一X光斷層掃描影像中的兩側髖骨的間距決定,且該定位部具有多個縱向穿孔以供至少一定位針穿入該病患的至少一脊椎骨上;
一第一側邊腳座,具有一第一縱向架體及一第一水平腳座,該第一縱向架體的一上端與該橫梁的一第一側連接,且該第一縱向架體的一下端與該第一水平腳座連接,其中,該第一水平腳座用來放置在一手術臺上;以及
一第二側邊腳座,具有一第二縱向架體及一第二水平腳座,該第二縱向架體的一上端與該橫梁的一第二側連接,且該第二縱向架體的一下端與該第二水平腳座連接,其中,該第二水平腳座用來放置在該手術臺上,該第二縱向架體具有一導引部,該導引部具有多個導引穿孔,且所述多個導引穿孔的假想延長線會合在該病患的一待手術處理的椎間盤上;
在操作時,一內視鏡手術器械經由所述多個導引穿孔中的一導引穿孔觸及并處理該待手術處理的椎間盤。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為一一體成形的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由3D打印產生。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針由鋼或鈦合金制成。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其目的,現附以附圖及優選具體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一優選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將本實用新型的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跨在一病患的兩側髖骨外緣的示意圖;
圖3為圖2的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定位裝置相對該病患的部分脊椎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明志科技大學,未經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明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3235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