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258320.1 | 申請日: | 2019-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59738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徐曉麗;蘇建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建杰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 綜合 建設 結構 | ||
一種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結構,包括若干設在上部的支撐橫梁,所述支撐橫梁的兩端分別與外界土層相連,所述支撐橫梁與若干豎直設置的支撐豎梁相連,所述支撐豎梁的底部與基礎層相連;在兩側還設有施工支架,所述施工支架的底部通過第一連接部與基礎層固連,所述施工支架的頂部通過第二連接部與外界土層固連。本申請將組件進行集成化,最終達到的效果是所有的組件基本上由一偏H形狀的組件構成,特別是中間連接件本身即為偏H形狀組件,而底部連接件和頂部連接件為其的變形,從而提高了整體的安裝效率,且由于偏H形狀本身具有一定的強度,不易發生局部失穩的情況。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一種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結構。
背景技術
城市綜合管廊也稱綜合管廊,集電力、通信、燃氣、給水、中水等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市政管線于一體,城市綜合管廊一般是在城市地下建造,用于鋪設市政公用管線,其包括干線綜合管廊、支線綜合管廊和電纜溝,根據規劃要求集中敷設在同一個構建物內,實施統一設計、施工、管理的市政公用隧道空間,并且還具備排水、照明、通信和報警等功能,城市綜合管廊一般采用集約化的設計理念有效地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間,節約了地下空間資源,也杜絕了各專業管線分別不定期開挖,對道路通行和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徹底解決了“拉鏈路”問題,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減少城市污染,為城市運轉提供應有的能源,從而保證城市運轉的高效,綜合管廊的常見報警對象包括:綜合管廊內有害氣體濃度,環境溫、濕度,通風、消防、門禁、入侵檢測、視頻監控、巡更等。
現在的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有如下方法:
1、明挖現澆法:利用支護結構支擋條件下,在地表進行地下基坑開挖,在基坑內施工做內部結構的施工方法。其具有簡單、施工方便、工程造價低的特點,適用于新建城市的管網建設。
2、明挖預制拼裝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施工方法,要求有較大規模的預制場和大噸位的運輸及起吊設備。特點是施工速度較快、施工質量易于控制、模具重復利用率高,對于管廊施工量大的情況下工程總造價較低。
3、盾構法:使用盾構機在地中推進,通過盾構外殼和管片支撐四周圍巖,防止發生隧道內的坍塌,同時在開挖面前方用刀盤進行土體開挖,通過出土機械運出洞外,靠推進油缸在后部加壓頂進,并拼裝預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結構的一種機械化施工方法。
4、頂管法:當管廊穿越鐵路、道路、河道或建筑物等各種障礙物時,采用一種暗挖式的施工方法。在施工中,通過傳力頂鐵和導向軌道,用支撐與基坑后座上的液壓千斤頂將管線壓入土層中,同時挖除并運走管正面的泥土。適用于軟土或富水軟土層。無需明挖土方,對地面影響小;設備少、工藝簡單、工期短、造價低、速度快;適用于中型管道施工,但管線變向能力差,糾偏困難。
5、淺埋暗挖法:在明挖法和盾構法不適用的條件下,淺埋暗挖法顯示了巨大優越性。具有靈活多變,對道路、地下管線和路面環境影響性小,拆遷占地少,不擾民的特點,適用于已將建好的城區改造。
在上述方法中的明挖現澆法、明挖預制拼裝法、淺埋暗挖法,至少在明挖現澆法、淺埋暗挖法中需要在一個坑道上進行組裝。但是現有的組裝方式多是進行模板形式的澆筑,該種方式一個最大的缺點是施工速度慢,模板的普適性較差,且各種分離式結構使用到的組件的數量較大,組裝流程復雜;而也是基于此,容易導致結合處的強度不夠,從而發生在施工作業時,由于強度不夠而導致破壞和大規模的變形,影響整體施工的安全性以及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
實用新型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建杰,未經蘇建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25832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尿素檢測試紙
- 下一篇:一種可有效提高脫硝效率的糠醛渣鍋爐脫硝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