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毛紡織印染廢水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211220.3 | 申請日: | 2019-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68349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黃佳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市大新毛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3/30;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東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吳麗穎 |
| 地址: | 2156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毛紡 印染 廢水處理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毛紡織印染廢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組件和檢測組件,所述處理組件包括格柵井、水解酸化池、電解池、生物處理池、傳輸管道、水泵和循環管道,所述格柵井通過所述傳輸管道固定連接于所述水解酸化池,所述循環管道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格柵井;當印染污水經過處理后輸送到檢測池內部時,分別通過PH檢測器、酸堿度檢測器和重金屬檢測器對印染污水中的PH值、酸堿度和重金屬含量進行檢測,并將其檢測的數據發送到控制器內部,通過控制器與內部的閥值進行對比,當超過閥值時,便再次將印染污水輸送到格柵井中,再次經過污水處理,當沒有超過閥值時,便可對處理后的印染污水進行排放,避免了印染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對環境的危害。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毛紡織印染廢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印染廢水是指棉、毛、麻、絲、化纖或混紡產品在預處理、染色、印花和整理等過程中所排出的廢水,含有大量的染料、漿料、表面活性劑等復雜組分,具有色度大、有機物濃度高、堿性強、水質和水量變化大等特點,處理難度較大,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紡織廢水主要是原料蒸煮、漂洗、漂白、上漿等過程中產生的含天然雜質、脂肪以及淀粉等有機物的廢水。印染廢水是洗染、印花、上漿等多道工序中產生的,含有大量染料、淀粉、纖維素、木質素、洗滌劑等有機物,以及堿、硫化物、各類鹽類等無機物,污染性很強。
目前在對印染廢水處理過后,大多在處理后便直接排入外部環境中,而在其過程中,缺少對印染污水檢測的裝置,導致排出的污水還有可能出現未清理干凈的問題,進而直接的外部排放便會對外部環境造成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毛紡織印染廢水處理裝置,旨在解決印染廢水處理過后,大多在處理后便直接排入外部環境中,而在其過程中,缺少對印染污水檢測的裝置,導致排出的污水還有可能出現未清理干凈的問題,進而直接的外部排放便會對外部環境造成影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毛紡織印染廢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組件和檢測組件,所述處理組件包括格柵井、水解酸化池、電解池、生物處理池、傳輸管道、水泵和循環管道,所述格柵井通過所述傳輸管道固定連接于所述水解酸化池,所述循環管道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格柵井,并位于所述格柵井的上表面,所述水解酸化池通過所述固定連接于所述電解池,所述電解池通過所述傳輸管道固定連接于所述生物處理池,所述水泵固定連接于所述傳輸管道,并位于所述傳輸管道的外表面,所述傳輸管道與外部電源電性連接,
所述檢測組件包括PH檢測器、檢測池、酸堿度檢測器、重金屬檢測器、出水管道和控制器,所述循環管道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出水管道,并與所述出水管道相連通,所述出水管道固定連接于所述檢測池,并位于所述檢測池的外表面,所述生物處理池通過傳輸管道固定連接于所述檢測池,所述PH檢測器、酸堿度檢測器和重金屬檢測器均位于所述檢測池內部,且所述PH檢測器、酸堿度檢測器和重金屬檢測器均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接,用于檢測數據的發送。
優選的,所述格柵井、水解酸化池、電解池、生物處理池和檢測池之間通過所述傳輸管道和循環管道形成循環水路。
優選的,所述檢測組件還包括第一電磁閥,所述第一電磁閥位于所述出水管道內部,并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電磁閥,且所述第一電磁閥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接,用于對控制指令的執行。
優選的,所述檢測組件還包括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位于所述循環管道靠近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并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電磁閥,且所述第一電磁閥與所述第二電磁閥相適配。
優選的,所述控制器的內部設有三個閥值,分別與所述PH檢測器、酸堿度檢測器和重金屬檢測器相對應。
優選的,所述檢測組件還包括繼電器,所述繼電器電性連接于所述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和水泵,且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繼電器相連接,用于對控制指令的執行。
優選的,所述水泵的數量為五個,分別與所述格柵井、水解酸化池、電解池、生物處理池和檢測池相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市大新毛紡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市大新毛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21122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