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錳錠澆鑄模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157770.1 | 申請日: | 2019-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38748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4 |
| 發明(設計)人: | 梅澤鋒;宋建偉;章漢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江南錳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7/06 | 分類號: | B22D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權智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愛 |
| 地址: | 663100 云南省文***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澆鑄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錳錠澆鑄模,包括底膜,所述底膜表面的頂部開設有澆鑄點,所述底膜的表面開設有錐形體凹槽,所述底膜的表面開設有流道,所述底膜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一吊耳,所述底膜的表面設置有模蓋,所述模蓋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二吊耳,所述模蓋的一側貫穿至底膜的內部,所述模蓋的表面開設有澆鑄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底膜、澆鑄點、錐形體凹槽、流道、第一吊耳、模蓋、第二吊耳和澆鑄孔進行配合,具備防止模腔中合金氧化,減少合金粉率,合金液在模腔流淌均勻,成品質量高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澆鑄模具結構簡單,合金在模具內部容易氧化,合金液在模腔流淌不均勻,從而降低了成品質量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錳錠澆鑄模。
背景技術
模具加工是指成型和制坯工具的加工,此外還包括剪切模和模切模具,通常情況下,模具有上模和下模兩部分組成,將鋼板放置在上下模之間,在壓力機的作用下實現材料的成型,當壓力機打開時,就會獲得由模具形狀所確定的工件或去除相應的廢料,小至電子連接器,大至汽車儀表盤的工件都可以用模具成型,級進模是指能自動的把加工工件從一個工位移動到另一個工位,并在最后一個工位得到成型零件的一套模具,模具加工工藝包括:裁模、沖坯模、復合模、擠壓模、四滑軌模、級進模、沖壓模、模切模具等。
澆鑄模具屬于模具加工的一種形式,通過對上模和下模之間澆鑄模具材料,從而使模具材料成型,最后取出成型樣品,現有的澆鑄模具結構簡單,合金在模具內部容易氧化,合金液在模腔流淌不均勻,從而降低了成品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錳錠澆鑄模,具備防止模腔中合金氧化,減少合金粉率,合金液在模腔流淌均勻,成品質量高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澆鑄模具結構簡單,合金在模具內部容易氧化,合金液在模腔流淌不均勻,從而降低了成品質量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錳錠澆鑄模,包括底膜,所述底膜表面的頂部開設有澆鑄點,所述底膜的表面開設有錐形體凹槽,所述底膜的表面開設有流道,所述底膜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一吊耳,所述底膜的表面設置有模蓋,所述模蓋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二吊耳,所述模蓋的一側貫穿至底膜的內部,所述模蓋的表面開設有澆鑄孔,所述澆鑄孔與澆鑄點相適配。
優選的,所述底膜和模蓋的材質相同,所述底膜和模蓋均由鑄鋼澆鑄成形。
優選的,所述第一吊耳的數量為四個,所述第二吊耳的數量為兩個,所述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的表面均開設有掛孔。
優選的,所述澆鑄孔的形狀為圓形,所述澆鑄點形狀為圓柱形凹槽,圓柱形凹槽內用耐火材料磨平。
優選的,所述錐形體凹槽的數量為若干個,所述錐形體凹槽與流道相連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底膜、澆鑄點、錐形體凹槽、流道、第一吊耳、模蓋、第二吊耳和澆鑄孔進行配合,具備防止模腔中合金氧化,減少合金粉率,合金液在模腔流淌均勻,成品質量高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澆鑄模具結構簡單,合金在模具內部容易氧化,合金液在模腔流淌不均勻,從而降低了成品質量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通過底膜左側的一組第一吊耳,便于用行車擺平底膜,通過設置底膜右側的一組第一吊耳,便于用行車脫模,通過設置第二吊耳,便于行車吊起模蓋,通過澆鑄點采用用耐火材料磨平,便于合金水沖刷,可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通過錐形體凹槽和流道連通,便于合金液的流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底膜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底膜左視剖視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模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膜、2澆鑄點、3錐形體凹槽、4流道、5第一吊耳、6模蓋、7第二吊耳、8澆鑄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江南錳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云南江南錳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1577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