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組裝晶體管散熱片的裝配治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138008.9 | 申請日: | 2019-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49917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都曉鋒;張梓晨;張啟毅;畢盛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23P21/00 | 分類號: | B23P2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任毅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組裝 晶體管 散熱片 裝配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用于組裝晶體管散熱片的裝配治具,其包括治具本體,治具本體的頂部為工作面,工作面成型有用于放置裝配零件的第一容置凹部和方便爪指取放零件的第二槽體,第二槽體從第一容置凹部的側壁穿過,第一容置凹部中成型有用于放置螺母的第一圓形凹部。組裝時將各零件放置在第一容置凹部中,設計穿過第一容置凹部的第二槽體方便爪指取放零件時沿第二槽體開合,提高自動化設備的組裝效率。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可廣泛應用于晶體管散熱片的裝配技術領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晶體管散熱片的裝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用于組裝晶體管散熱片的裝配治具。
背景技術
晶體管和散熱片的組裝時半導體生產中的重要工序,目前已廣泛采用自動化設備完成組裝,依次進行以下步驟:螺母上料、絕緣粒上料、晶體管上料、涂抹散熱膠、絕緣片上料、散熱片上料、螺絲上料、下料等,為高效準確的完成上述步驟,不僅要求設備功能完善,而且對裝配治具也有特殊要求。例如中國專利(專利號:2009200717358)公開的晶體組裝治具,在一平臺上分設有第一模塊和第二模塊,第一模塊在接近其中一邊緣處形成有一個以上的晶體槽,第二模塊位于第一模塊上形成有晶體槽的該邊緣外側,第二模塊上形成有一組以上的接腳槽群,接腳槽群對應于第一模塊上的晶體槽,然而這種組裝治具并不適合自動化組裝。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適用于自動化組裝,本實用新型提供用于組裝晶體管散熱片的裝配治具,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用于組裝晶體管散熱片的裝配治具包括治具本體,治具本體的頂部為工作面,工作面成型有用于放置裝配零件的第一容置凹部和方便爪指取放零件的第二槽體,第二槽體從第一容置凹部的側壁穿過,第一容置凹部中成型有用于放置螺母的第一圓形凹部。
進一步,第一容置凹部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凹部的底壁高于第二凹部的底壁,第一圓形凹部位于第一凹部的底壁。
進一步,第二槽體的數量為兩個,分別為左槽體和右槽體,左槽體穿過第一凹部的側壁,右槽體穿過第二凹部的側壁,左槽體的底壁低于第一圓形凹部的底壁,右槽體的底壁低于第二凹部的底壁。
進一步,第一容置凹部包括第三凹部,第二凹部位于第一凹部和第三凹部之間,第三凹部的底壁高于第二凹部的底壁。
進一步,治具本體成型有定位通孔。
進一步,治具本體成型有安裝通孔。
進一步,治具本體成型有鏤空腔。
有益效果:組裝時將各零件放置在第一容置凹部中,設計穿過第一容置凹部的第二槽體方便爪指取放零件時沿第二槽體開合,提高自動化設備的組裝效率。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可廣泛應用于晶體管散熱片的裝配技術領域。
附圖說明
圖1為裝配治具的結構圖,并顯示有晶體管散熱片的各零件;
圖2為裝配治具的工作面的結構圖;
圖3為圖2中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組裝晶體管散熱片的裝配治具,其包括治具本體11,治具本體11的頂部為工作面,裝配治具用于自動化生產線上,為配合高效率的自動組裝,裝配治具安裝在工作轉臺上,工作轉臺將裝配治具依次轉動至各工位,因此裝配治具在安裝時應定位精確,工作面成型有定位通孔16,定位通孔16穿過工作面,定位通孔16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定位通孔16分別靠近治具本體11的左側和右側。
工作面成型有安裝通孔17,治具本體11通過穿過安裝通孔17的螺栓與工作轉臺固定,安裝通孔17的數量為四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未經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13800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全氟己酮霧化滅火系統
- 下一篇:細水霧閥門安裝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