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管廊施工智能揚塵噴淋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036863.9 | 申請日: | 2019-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25167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述紅;趙繼輝;潘文博;張曉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47/06 | 分類號: | B01D47/06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東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 地址: | 110819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施工 智能 揚塵 噴淋 系統 | ||
1.一種管廊施工智能揚塵噴淋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智能揚塵噴淋控制裝置(1)和給水系統,智能揚塵噴淋控制裝置(1)包括數據采集模塊、主控模塊(2)、噴淋模塊和電力供應模塊,給水系統包括主干管道(3)、分支管道(4)、排氣閥、水泵、氣壓控制箱和信號蝶閥;
所述數據采集模塊包括粉塵濃度傳感器(8)和溫濕度傳感器(9),粉塵濃度傳感器(8)和溫濕度傳感器(9)均與主控模塊(2)電連接;所述主控模塊(2)為單片機;
所述噴淋模塊包括連接銅管(5)、水用先導式電磁閥(13)、XWT細水霧扇形噴嘴(6)和PE管接頭(17);所述連接銅管(5)的一端連接XWT細水霧扇形噴嘴(6),另一端通過PE管接頭(17)連接分支管道(4)的末端;所述水用先導式電磁閥(13)通過螺紋連接固定于連接銅管(5)中部;水用先導式電磁閥(13)與主控模塊(2)電連接
所述電力供應模塊包括太陽能電池板(14)、光轉電控制電路和12V蓄電池(7),所述太陽能電池板(14)通過光轉電控制電路連接12V蓄電池(7);所述蓄電池(7)與粉塵濃度傳感器(8)、主控模塊(2)、水用先導式電磁閥(13)分別電連接;
所述主干管道(3)采用高壓PE管,設置在施工場地的兩側圍擋結構底部,主干管道(3)與其端部的排氣閥、水泵、氣壓控制箱、信號蝶閥相連;兩側的所述主干管道(3)每隔一定距離引出一個豎直放置的分支管道(4),兩側圍擋結構的分支管道(4)均勻錯開布置;所述分支管道(4)采用高壓PE管,包括豎直部分和彎折部分,豎直部分的上端部高出圍擋結構一定長度,并在上端連接一定長度的彎折部分,彎折角度與水平方線成30°,每個分支管道(4)的彎折部分末端均安裝一個智能揚塵噴淋控制裝置(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施工智能揚塵噴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XWT細水霧扇形噴嘴(6)角度為60°,噴頭豎直仰角為30°,射程為10m;XWT細水霧扇形噴嘴(6)和分支管道(4)與連接銅管(5)均通過螺紋連接,水霧呈拋物線狀,噴淋水平半徑為8.66m,噴淋扇形區域(22)面積為39.25m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施工智能揚塵噴淋系統,其特征在于:兩側的主干管道(3)每隔4m引出一個豎直放置的分支管道(4),兩側圍擋結構的分支管道(4)均勻錯開布置,間距2m;分支管道(4)的豎直部分上端高出圍擋結構1m,頂部彎折部分長度為0.5m;智能揚塵噴淋控制裝置(1)沿管廊施工圍擋結構兩側每4米布置一個。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管廊施工智能揚塵噴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揚塵噴淋控制裝置(1)中的蓄電池(7)、主控模塊(2)、粉塵濃度傳感器(8)和溫濕度傳感器(9)均用螺栓(11)固定于一個方形外殼的內壁,且與內壁之間各墊一層隔熱綿(10),方形外殼下部安裝進氣口(12);連接銅管(5)置于方形外殼內部并且兩端貫穿方形外殼后伸出方形外殼一定長度,伸出外殼外的長度以能安裝上XWT細水霧扇形噴嘴(6)和分支管道(4)為標準。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廊施工智能揚塵噴淋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塊(2)與蓄電池(7)的接線上設有觸點開關(15),所述觸點開關(15)固定于裝置中方形外殼外壁上與主控模塊(2)相對應的位置;所述觸點開關(15)接有一段引繩(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大學,未經東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036863.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場地修冰車
- 下一篇:一種紡織印染機械用引紗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