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便于攜帶的音樂銅鼓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036807.5 | 申請日: | 2019-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29587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0 |
| 發明(設計)人: | 何維頡 | 申請(專利權)人: | 邵陽學院 |
| 主分類號: | G10D13/02 | 分類號: | G10D13/02;G10D13/10;G10G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2200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于 攜帶 音樂 銅鼓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銅鼓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便于攜帶的音樂銅鼓,包括數量為兩個的固定板,兩個所述固定板相對的一側之間活動安裝有轉桿,所述轉桿的外部固定連接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鼓身,所述鼓身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鼓面。該便于攜帶的音樂銅鼓,通過設置有萬向輪,使得整個銅鼓可以移動,避免了人工搬運的費時費力,通過設置有把手,使整個裝置可通過把手將整個銅鼓抬起,配合著萬向輪的移動,使整個銅鼓移動起來更加的方便省力,當遇到路面顛簸時,銅鼓在移動過程中產生的顛簸可通過彈簧壓縮減少銅鼓的震動,實現了減震的效果,進一步的使整個裝置攜帶起來更加的輕松省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銅鼓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于攜帶的音樂銅鼓。
背景技術
銅鼓在古代常用于戰爭中指揮軍隊進退,也常用于宴會和樂舞中,是一種流行于廣西、廣東、云南、貴州、四川和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打擊樂器,銅鼓是中國古代悠久而燦爛文化的結晶,是中國少數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之珍藏,銅鼓在越南、老撾、緬甸和泰國甚至印度尼西亞諸島也有流傳。
銅鼓形狀像圓鼓,有各式圖案,有的銅鼓上還有蟾蜍圖案,銅鼓的直徑有大到2.3米,小的有0.7米,市面上的音樂銅鼓在搬移和移動過程中很是麻煩,都是工作人員人工進行搬運和移動的,費時又費力,稍有不慎就會對銅鼓造成損壞,故提出一種便于攜帶的音樂銅鼓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于攜帶的音樂銅鼓,具備便于攜帶的優點,解決了市面上的音樂銅鼓在搬移和移動過程中很是麻煩,都是工作人員人工進行搬運和移動的,費時又費力,稍有不慎就會對銅鼓造成損壞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便于攜帶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攜帶的音樂銅鼓,包括數量為兩個的固定板,兩個所述固定板相對的一側之間活動安裝有轉桿,所述轉桿的外部固定連接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鼓身,所述鼓身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鼓面,所述鼓身左右兩側的頂部均固定連接有把手,所述固定板正面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固定環,所述固定環的正面活動安裝有一端貫穿并延伸至固定板背面的頂部螺紋桿,兩個所述固定板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左側的兩個所述支撐腿的之間固定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右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右側活動安裝有一端貫穿并延伸至固定桿內部的底部螺紋桿,所述底部螺紋桿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緩沖墊,四個所述支撐腿的底部均固定連接有減震倉,所述減震倉的內頂壁固定連接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限位板,所述伸縮桿的外部活動安裝有位于限位板頂部的彈簧,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一端貫穿并延伸至減震倉底部的活動桿,所述活動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萬向輪。
優選的,兩個所述固定板相同且互相對稱,兩個所述把手互相對稱,且把手的外部固定連接有防滑橡膠套。
優選的,所述固定環的內壁開設有第一螺紋槽,且第一螺紋槽與頂部螺紋桿螺紋連接,所述固定板的正面開設有數量為兩個的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的大小與頂部螺紋桿的大小相對應。
優選的,所述固定桿與支撐腿呈垂直狀,所述固定桿的右側開設有第二螺紋槽,且第二螺紋槽與底部螺紋桿螺紋連接。
優選的,所述限位板與支撐腿呈垂直狀,所述限位板的大小大于活動桿的大小。
優選的,所述活動桿與減震倉呈垂直狀,所述減震倉的底部開設有與活動桿相對應的第二通孔。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于攜帶的音樂銅鼓,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邵陽學院,未經邵陽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03680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組裝式置物筐
- 下一篇:一種適用于煉油廠節能降耗的蒸汽利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