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蠶蛹的吸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000878.X | 申請日: | 2019-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84123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于杏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州絲藝絲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7/04 | 分類號: | A01K67/04;A23L3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高濱 |
| 地址: | 3132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蠶蛹 吸出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蠶蛹的吸出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筒體,所述筒體的底部開口,頂部設有負壓口,所述筒體在負壓口的下方設有一個隔離網,所述筒體的側部在隔離網的下方開設有多個蠶蛹吸出口,所述筒體的底部設有支架,所述筒體在底部開口的正下方設有一個接蛹盤。本實用新型通過負壓對蠶蛹吸出口產生持續的吸力,即使遇到頑固蠶蛹,持續的吸力也能夠逐漸將蠶蛹吸出,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效果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蠶蛹的吸出裝置。
背景技術
蠶繭通常指桑蠶繭,它是桑蠶蛹期的囊形保護層,內含蛹體。保護層包括繭衣、繭層和蛹襯等部分,它是絲綢制品的主要原料,蠶繭內的蠶蛹是高蛋白的營養品,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但是在實際的工業化生產中,絲綢生產廠家為了取繭抽絲,會用高溫藥水對蠶繭進行浸泡,這樣易導致蠶繭內的蠶蛹都不能食用,所以為了獲得可以食用的蠶蛹,需要先取出蠶繭內的蠶蛹,然后再進行繅絲。現有的蠶繭內蠶蛹的取出多依靠人工方式,即用剪刀等工具剝開蠶繭,再手工進行蠶蛹的提取,該種方式存在著:取出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需要將蠶繭完全割開才能取出蠶蛹,安全性低等問題。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適用于絲綢加工系統的蠶蛹吸出機構[申請號:201420712465.5],上述方案存在以下技術缺陷:其工作原理是依靠負壓將蠶繭內的蠶蛹吸出,然而,在吸出錐筒體的敞口端設置了防漏氣結構,用于蠶繭與吸出錐筒體之間的密封,這樣的結構會大大限制負壓對蠶蛹的吸力,當蠶蛹被放置在敞口端時,若蠶蛹沒有被瞬間吸出,則吸出錐筒體內的氣壓會維持在一定的氣壓,該氣壓小于大氣壓,此時,負壓就無法對蠶蛹產生吸力,因此,對于一些粘附在蠶繭上、不易吸出的蠶蛹,該裝置無法完成吸出。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蠶蛹的吸出裝置,從而有效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指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蠶蛹的吸出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筒體,所述筒體的底部開口,頂部設有負壓口,所述筒體在負壓口的下方設有一個隔離網,所述筒體的側部在隔離網的下方開設有多個蠶蛹吸出口,所述筒體的底部設有支架,所述筒體在底部開口的正下方設有一個接蛹盤。
作為優選,所述的負壓口上設有通斷閥。
作為優選,所述筒體的側部在隔離網所在的位置設有觀察窗。
觀察窗便于觀察筒體內隔離網上吸附的蠶蛹情況,當隔離網上吸附的蠶蛹較多時,需要控制通斷閥關閉,斷開負壓口與負壓源之間的連通,使得蠶蛹向下掉落到下方的接蛹盤中,再打開通斷閥,繼續進行蠶蛹的吸出。
作為優選,所述的蠶蛹吸出口呈內小外大的錐形體。
錐形體的設計不僅能夠使得該裝置適用于多種大小的蠶繭,同時也能夠防止整個蠶繭被直接吸入到筒體內部。
本實用新型通過負壓對蠶蛹吸出口產生持續的吸力,即使遇到頑固蠶蛹,持續的吸力也能夠逐漸將蠶蛹吸出,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蠶蛹的吸出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筒體1,所述筒體1的底部開口,頂部設有負壓口2,所述筒體1在負壓口2的下方設有一個隔離網3,所述筒體1的側部在隔離網3的下方開設有多個蠶蛹吸出口4,所述筒體1的底部設有支架5,所述筒體1在底部開口的正下方設有一個接蛹盤6。
所述的負壓口2上設有通斷閥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州絲藝絲綢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湖州絲藝絲綢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00087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護理用急性創傷傷口清創處理裝置
- 下一篇:一種保溫板的成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