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機蓋隔音棉有效
| 申請號: | 201921000387.5 | 申請日: | 2019-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526438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斌;楊業強;王鋒;何藝昌;曾玲;鄒冬梅;盛麗輝;曾業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中櫻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3/08 | 分類號: | B60R13/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560 | 代理人: | 袁嘉恩 |
| 地址: | 510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隔音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機蓋隔音棉,具體涉及汽車隔音棉技術領域,包括底板底部的兩側均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第一滑桿,所述底板的底部搭設有隔音棉體,所述隔音棉體的底部設有發泡板,且隔音棉體與第一滑桿的對應位置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發泡板與第一滑桿的對應位置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發泡板的底部搭設有網板,所述網板的頂部嵌設有第一滑套。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網板、第一滑桿、第二滑桿、隔音棉體和發泡板,更換隔音棉體只需要將第二滑桿移出卡孔即可,有效方便了工作人員對隔音棉體進行更換,并且通過網板和底部的散熱能夠有效延長隔音棉體的使用壽命,滿足了使用的需要。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隔音棉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涉及一種汽車機蓋隔音棉。
背景技術
隔音棉有良好的隔熱效果,在汽車引擎蓋內粘貼后,可有效避免發動機的高溫直接傳至引擎蓋,以此保護引擎蓋表面車漆,同時避免雨天時引擎蓋霧氣騰騰視線影響。
專利申請公布號CN208411632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汽車機蓋隔音棉,包括聚氨酯PU泡棉機蓋隔音棉本體和防塵網層,所述聚氨酯PU泡棉機蓋隔音棉本體上表面水平中心線上設置有第一限位凸塊和第二限位凸塊,所述聚氨酯PU泡棉機蓋隔音棉本體上表面位于第一限位凸塊和第二限位凸塊的外側四周粘接有膠粘層,所述聚氨酯PU泡棉機蓋隔音棉本體上表面邊角處設置有加強條。該實用新型中,聚氨酯PU泡棉機蓋隔音棉本體上設置有第一限位凸塊和第二限位凸塊,通過螺栓孔利用固定螺栓固定好聚氨酯PU泡棉機蓋隔音棉本體,通過兩個限位凸塊與汽車機蓋預留槽的凹槽卡合,提高了聚氨酯 PU泡棉機蓋隔音棉本體固定的穩定性,防止其發生偏移。
但是其在實際使用時,仍舊存在較多缺點,如雖然能夠卡入凹槽內,但隔音棉本體通過螺栓與機蓋頂部連接,這就導致隔音棉在更換時比較不便,并且隔音棉雖然為阻燃材料,但在發動機倉內溫度較高時,隔音棉仍會產生一定的氧化分解,這就導致隔音棉的使用壽命較短,不能很好的滿足使用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汽車機蓋隔音棉,通過發泡板和隔音棉體能夠將熱量導入貼合的底板內,底板能夠將熱量導入汽車機蓋進行散發,通過拉動兩側的連接塊帶動第二滑桿相互靠近移出卡孔后,網板能夠通過第一滑套移出第一滑桿外,從而使得發泡板和隔音棉體能夠與底板分離,從而使得在將底部與機蓋頂部連接后,更換隔音棉體只需要將第二滑桿移出卡孔即可,有效方便了工作人員對隔音棉體進行更換,并且通過網板和底部的散熱能夠有效延長隔音棉體的使用壽命,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機蓋隔音棉,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兩側均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第一滑桿,所述底板的底部搭設有隔音棉體,所述隔音棉體的底部設有發泡板,且隔音棉體與第一滑桿的對應位置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發泡板與第一滑桿的對應位置開設有第二通孔;
所述發泡板的底部搭設有網板,所述網板的頂部嵌設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滑動連接在第一滑桿外側壁,所述第一滑桿底端的一側開設有卡孔,所述卡孔卡接有第二滑桿,所述第二滑桿外側壁套設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外側壁嵌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設于網板的底部,所述第二滑桿的另一端設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頂部設有擋塊,所述擋塊的頂部搭設有滑塊,所述網板的底部開設有滑槽,所述滑塊滑動連接在滑槽內,所述滑塊的一側設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滑槽內腔的一側固定連接。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的外側壁和頂部均固定嵌設有若干螺母。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網板為鋁制網孔板,且底板為鋁板。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發泡板為泡沫鋁板。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徑相等,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徑與第一滑桿的直徑相等。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卡孔的直徑與第二滑桿的直徑相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中櫻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廣州中櫻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10003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