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種植盤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983480.6 | 申請日: | 2019-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72629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雅緣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31/02 | 分類號: | 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寬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46 | 代理人: | 巫麗青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種植 | ||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土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種植盤。包括種植盤主體,所述種植盤主體上設有一種植槽,所述種植槽上設有網格支撐面,所述網格支撐面上設有種植孔,所述種植孔起始平面低于網格支撐面的上表面。本實用新型通過網格支撐面設為線狀結構,功能點是支撐頂部種植介質,相比立柱、平面等結構形狀,與種植介質的接觸面積是最小的,所以更有利于植物扎根,相比點狀結構,更有利于種植介質放置的平整性,而種植孔與網格支撐面間設計有導水斜坡,可引導根系往種植孔方向生長,同時可使種植盤表面凝結的水滴順著斜面流向種植盤底部,網格支撐面與導水斜坡結構可使種植盤表面保持干燥,減少長藻現象。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土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種植盤。
背景技術
無土栽培中營養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隨時調節。在光照、溫度適宜而沒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灘、荒島,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應,便可進行。無土栽培根據栽培介質的不同分為水培、霧培和基質栽培。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將植物根系浸入營養液中生長,這種方式會出現缺氧現象,嚴重時造成根系死亡。常采用營養液膜法的水培方式,即使一層很薄的營養液層,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既保證不斷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又不斷供給根系新鮮氧氣。
現有技術中存在如下問題,先原有的種植盤上的種植槽都是采用立柱設計直接支撐種植介質,導致種植介質放置不平整,而平面的設計與種植介質的接觸面就較大,不易植物扎根,種植盤表面凝結的水滴就會留在種植盤上,使其容易產生長藻現象。
發明內容
為此,需要提供一種種植盤,通過各結構的合理布局及配合運用,使其種植介質放置平整,減少與種植介質的接觸面積,使其植物更容易的扎根,確保種植盤不會積水。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種植盤,包括種植盤主體,所述種植盤主體上設有一種植槽,所述種植槽上設有網格支撐面,所述網格支撐面上設有種植孔,所述種植孔起始平面低于網格支撐面的上表面,所述種植孔與網格支撐面的連接處設有導水斜坡。網格支撐面的設置使其種植介質放置平整,減少與種植介質的接觸面積,且導水斜坡的設計使其植物更容易的扎根,確保種植盤不會積水。
進一步的,所述網格支撐面由多個網格孔組成,所述網格孔為矩形形狀、圓形形狀或不規則形狀,所述種植孔位于網格孔內。網格孔的設置,使其種植孔能與網格支撐面形成斜坡。
更進一步的,所述種植孔為圓形孔狀,所述網格支撐面上網格孔內壁的上沿向內延伸出連接板與種植孔起始面的外沿壁相連接形成導水斜坡。相比方形等其他形狀,能更好的減少透光,符合根莖生長形狀,對根莖固定具有更好的穩固性。
進一步的,所述網格支撐面為線型網格結構。線型網格結構的設置,使其減少與種植介質的接觸面積。
進一步的,所述種植盤主體上還設有一層種植介質,所述種植介質覆蓋在種植槽網格支撐面上。種植介質的設置,使其植物能夠穩定生長。
進一步的,所述種植盤主體外周設有加固邊且向上延伸形成一矩形框。外邊框的設置加固,使其整個種植盤主體更加的牢固,且能夠固定種植介質。
區別于現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網格支撐面設為線狀結構,功能點是支撐頂部種植介質,相比立柱、平面等結構形狀,與種植介質的接觸面積是最小的,所以更有利于植物扎根,相比點狀結構,更有利于種植介質放置的平整性,而種植孔與網格支撐面間設計有導水斜坡,可引導根系往種植孔方向生長,同時可使種植盤表面凝結的水滴順著斜面、種植孔流向種植盤底部,網格支撐面與導水斜坡結構可使種植盤表面保持干燥,減少長藻現象。
2、本實用新型種植孔的起始面低于網格支撐面,且為圓形孔狀設計,相比方形等其他形狀,能夠更好的適應植物根莖的生長,符合根莖生長形狀,能更好的減少透光,對根莖固定具有更好的穩固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9834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