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底部液體充裝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972969.3 | 申請日: | 2019-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55682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呂常輝;杜亞盟 | 申請(專利權)人: | 奧菲詩商貿(東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83/42 | 分類號: | B65D83/4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范小艷;徐勛夫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底部 液體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底部液體充裝結構,包括有外殼、排氣內套、底部密封圈、頂部密封圈、充液導柱、彈簧;外殼具有第一空腔,外殼連接有底壁,底壁開設有加注口;排氣內套與第一空腔保持有側向排氣間隙;排氣內套具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具有頂壁,頂壁開設有上端讓位孔,第二空腔具有下端讓位孔;排氣內套與外殼形成有底部排氣間隙;充液導柱具有過液通道,充液導柱設有通孔;充液導柱裝入第二空腔,充液導柱伸出上端讓位孔;彈簧套設于充液導柱;底部密封圈設于充液導柱的下側;如此,通過排氣內套與外殼的結構設計,利用底部密封圈、頂部密封圈分別實現對排氣、注液的啟閉進行控制,確保在注液排氣順暢,結構設計簡單巧妙,易于生產制作及組裝。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補充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底部液體充裝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噴液瓶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例如化妝品、醫藥、食品等領域;現有的噴液瓶,在生產時通常在瓶內一次性灌好液體并對其進行封裝,使用者一旦將瓶內的液體用完,就無法向空瓶內補充液體,只能丟棄空瓶。
后來,有人發明了一種底部增設液體充裝結構的瓶子,通過瓶子底部與注液裝置連接以實現將液體補充進瓶內,但是,在進行液體補充時,瓶內的氣體排放流暢性欠佳,同時,液體充裝結構設計復雜,組裝麻煩,生產效率低下,難以得到推廣應用。
因此,需要研究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底部液體充裝結構,其通過排氣內套與外殼的結構設計,利用底部密封圈、頂部密封圈分別實現對排氣、注液的啟閉進行控制,確保在注液排氣順暢,結構設計簡單巧妙,易于生產制作及組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底部液體充裝結構,其裝設于瓶體底部,所述瓶體的底部具有注液孔、排氣孔;包括有外殼、排氣內套、底部密封圈、頂部密封圈、充液導柱、彈簧;
所述外殼具有第一空腔,所述外殼的底部連接有底壁,在底壁上開設有加注口;
所述排氣內套裝設于第一空腔內且相對外殼位置固定,所述排氣內套與第一空腔的內壁面之間保持有側向排氣間隙;所述頂部密封圈對應注液孔下方裝設且相對外殼位置固定;所述排氣內套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具有頂壁,在頂壁上開設有上端讓位孔,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部具有貫通加注口的下端讓位孔;所述排氣內套的底部與外殼的底壁之間形成有底部排氣間隙;
所述充液導柱的內部具有過液通道,所述充液導柱的上段部位設置有連通充液導柱外部與過液通道的通孔;所述充液導柱裝入第二空腔內,所述充液導柱的上端伸出上端讓位孔;所述彈簧套設于充液導柱的外周;所述底部密封圈設置于充液導柱的下側;
未充液時,底部密封圈封住底部排氣間隙,通孔被頂部密封圈封住;
充液時,底部密封圈、充液導柱一同向上位移,彈簧變形,底部排氣間隙下端敞開并經加注口與外界相通,通孔露于瓶體內。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排氣內套的外周側面設置有若干上下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與第一空腔的內壁面圍構形成前述的側向排氣間隙。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凹槽于排氣內套的外周側面沿周向間距均布。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底部密封圈的下端具有限位臺階面,其限位臺階面匹配于外殼的底壁上。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底部密封圈的下端自限位臺階面往下延伸有凸部,所述凸部匹配于加注口。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充液導柱的下端往外延伸有止擋部,所述底部密封圈位于止擋部下方,所述彈簧的下端受限于止擋部的上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奧菲詩商貿(東莞)有限公司,未經奧菲詩商貿(東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97296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