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超高墩大跨連續剛構橋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953756.6 | 申請日: | 2019-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76633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楊波;曹振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00 | 分類號: | E01D1/00;E01D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華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劍輝 |
| 地址: | 北京市東城***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超高 墩大跨 連續 剛構橋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超高墩大跨連續剛構橋結構,其包括:下承臺,其上表面設有多個卡槽,下承臺的底部設有多個承壓樁基;上承臺,其包括蓋板和多個卡塊,一個卡塊活動卡設于一個卡槽內;上承臺頂部依次設有橋墩和橋梁。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可多方位相對活動的上承臺和下承臺的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在地震時,能夠耗散多方位的地震能量,地震中,輸入到橋墩和橋梁中的能量得到很大程度地降低,降低結構的地震響應,具有良好的減震效果,保證橋梁的結構不受到影響,可確保橋梁結構的震后完整性,為地震救援提供暢通的道路通行;本實用新型大大提高剛構橋的抗震性能,且具有造價低,耐久性好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高墩大跨連續剛構橋結構。
背景技術
剛構橋是主要承重結構采用剛構的橋梁,即梁和墩臺身構成剛性連接;由于墩梁固結,使得梁和橋墩整體受力,橋墩不僅承受梁上荷載引起的豎向壓力,還承擔彎矩和水平推力,剛構橋的設計原則為“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為減弱地震對橋墩和橋梁的影響,在橋墩的下部結構承臺或樁基處需要設置減震裝置,以用于耗散地震能量,現有的減震裝置僅對提高剛構橋縱向抗震性能有用,剛構橋其他方位地震作用力得不到耗散,進而對橋墩和橋梁產生較大的沖擊力,嚴重時會導致橋墩或橋梁的損傷;且現有的減震裝置會增大橋墩下方結構的地震內力,使得橋墩下方結構使用壽命縮短。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超高墩大跨連續剛構橋結構,其通過設置可多方位相對活動的上承臺和下承臺的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在地震時,能夠耗散多方位的地震能量,地震中,輸入到橋墩和橋梁中的能量得到很大程度地降低,降低結構的地震響應,具有良好的減震效果,保證橋梁的結構不受到影響,可確保橋梁結構的震后完整性,為地震救援提供暢通的道路通行;本實用新型大大提高剛構橋的抗震性能,且具有造價低,耐久性好的優點。
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超高墩大跨連續剛構橋結構,其包括:
下承臺,其水平設置的圓形結構,所述下承臺的上表面上沿徑向間隔設有多個環形的卡槽,任一卡槽與所述下承臺同圓心設置,卡槽任一位置的豎直方向的截面為倒置的T形結構;所述下承臺的底部間隔設有多個承壓樁基,任一承壓樁基的上端面與所述下承臺的下表面固接,下端豎直向下延伸至樁孔內;
上承臺,其位于所述下承臺上方,所述下承臺包括水平設置的圓形蓋板、多個沿徑向間隔設置的卡塊以及設于所述蓋板的下表面外緣的環形擋板,所述蓋板的圓心與所述下承臺的圓心位于同一豎直線上;一個卡槽對應設置一個卡塊,任一卡塊為與所述上承臺同圓心的圓環結構,且任一位置的豎直方向的截面為倒置的T形結構,卡塊的底部活動卡設于相對應的卡槽底部,卡槽的尺寸大于與其相對應的卡塊的尺寸,卡槽的豎直部的水平寬度小于卡塊的水平部的水平寬度;所述擋板與所述上承臺同圓心,且其內圓直徑大于所述下承臺的直徑,所述擋板的下端與所述下承臺水平方向上部分重疊;所述蓋板的上表面固接有橋墩,所述橋墩頂部設有剛構橋的橋梁。
優選的是,所述的超高墩大跨連續剛構橋結構,所述下承臺的上表面與所述蓋板的下表面之間間隔設有多個氣囊,任一氣囊為豎直設置的葫蘆形,且其頂部與所述蓋板的下表面固接,任一氣囊與任一卡槽互不干涉。
優選的是,所述的超高墩大跨連續剛構橋結構,所述擋板的下表面設有環形滑槽,所述滑槽與所述擋板同圓心;所述擋板的底部沿圓周方向間隔設有多個連接件,任一連接件為豎直設置的類U形,連接件的第一豎直部的上端面上設有滑塊,滑塊活動卡設于所述滑槽內,連接件的第二豎直部的上端面與所述下承臺的下表面固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95375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