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單體電池、動力電池包及電動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942021.3 | 申請日: | 2019-06-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891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信月;朱燕;鄧洞軍;高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10 | 分類號: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B60L50/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電池包 電池本體 單體電池 電動車 空間利用率 散熱能力 續航能力 排布 申請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單體電池、動力電池包和電動車,所述單體電池包括:電池本體,所述電池本體具有長度L、寬度H和和厚度D,所述電池本體的長度L大于寬度H,所述電池本體的寬度H大于厚度D,其中,所述電池本體的長度L>600mm;所述電池本體的長度L與寬度H滿足:L/H=4~21。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單體電池的散熱能力強,且利于在動力電池包內的整體排布,從而提高動力電池包的空間利用率、擴大動力電池包的能量密度,進而增強動力電池包的續航能力。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單體電池、具有所述單體電池的動力電池包和具有所述動力電池包的電動車。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諸如應用于電動車的動力電池包,主要包括包體和安裝在包體內的多個電池模組,其中,每個電池模組由多個單體電池組裝而成。
在上述相關現有技術中,由于電池內阻、過流的限制,單體電池的尺寸都不會設計的太大,當將單體電池組裝成電池模組,再將電池模組放置于電池托盤時,由于電池單體電池的尺寸較小,長度較短,單體電池的相對兩端無法與電池包中相對設置的兩個邊梁相適配,因此,容納裝置中需要設置橫梁500′和/或縱梁600′(如圖1所示),從而便于單體電池的裝配。
如圖1所示,動力電池包10′的包體200′多由橫梁500′、縱梁600′分割成多個電池模組400′的安裝區域;電池模組400′通過螺釘等方式,固定在橫梁500′或縱梁 600′上。電池模組400′包括依次排列的多個單體電池,多個單體電池排列形成電池陣列,在電池陣列外部設置有端板和/或側板;一般同時包含端板和側板,端板和側板固定,圍成容納電池陣列的空間。同時,端板和側板通過螺釘連接,或者通過拉桿等其他連接件連接,以實現對電池陣列的固定。
申請人通過試驗和分析發現,電池模組400′通過螺釘等結構固定在橫梁500′或縱梁600′上,浪費了空間,同時因為加入了螺釘等連接件,提高了重量;另外,電池模組 400′通過端板和側板的配合設計,端板和側板均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高度,浪費了包體 200′內部的空間,降低了包體200′的體積利用率。一般情況下,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動力電池包10′,包體200′內單體電池的體積之和與包體200′體積的比值均在50%左右,甚至低至40%。
隨著用戶對電動車的續航能力的要求逐漸提升,而在車身底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采用上述現有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動力電池包10′,其采用的電池模組400′的端板、側板,動力電池包10′內部的連接安裝方式等,都降低了包體200′內部空間的利用率;導致動力電池包10′中,單體電池的體積之和與包體200′體積的比值過低,能量密度無法滿足用戶對電動車的續航能力的需求,其也逐漸成為制約電動車發展的重要因素。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申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單體電池,該單體電池的散熱能力強,且利于在動力電池包內的整體排布,從而提高動力電池包的空間利用率、擴大動力電池包的能量密度,進而增強動力電池包的續航能力。
本申請還提出一種具有所述單體電池的動力電池包。
本申請還提出一種具有所述動力電池包的電動車。
根據本申請的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一種單體電池,所述單體電池包括:電池本體,所述電池本體具有長度L、寬度H和和厚度D,所述電池本體的長度L大于寬度H,所述電池本體的寬度H大于厚度D,其中,所述電池本體的長度L>600mm;所述電池本體的長度L與寬度H滿足:L/H=4~21。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單體電池的散熱能力強,且利于在動力電池包內的整體排布,從而提高動力電池包的空間利用率、擴大動力電池包的能量密度,進而增強動力電池包的續航能力。
根據本申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所述電池本體的長度L與寬度H滿足:L/H=9~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94202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