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麥克風組件和智能交互平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930793.5 | 申請日: | 2019-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04211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小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1/08 | 分類號: | H04R1/08 |
| 代理公司: | 44425 廣州駿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桂生 |
| 地址: | 51053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麥克風單元 減震層 面框 麥克風組件 麥克風 固定支架 智能交互 卡柱 端面設置 連接柱 卡孔 顯示屏 減震 本實用新型 麥克風陣列 減震效果 板安裝 卡入 貫穿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麥克風組件和智能交互平板,麥克風組件包括面框、固定支架和麥克風單元;所述麥克風單元設置在所述面框內,所述麥克風單元包括麥克風板、上減震層和下減震層,所述麥克風板安裝有麥克風陣列,所述麥克風板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所述上減震層和下減震層之間;所述固定支架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所述面框內,所述固定支架朝向所述麥克風單元的端面設置有連接柱和卡柱,所述連接柱貫穿所述麥克風單元;所述面框內朝向所述卡柱的端面設置有卡孔,所述卡柱卡入至所述卡孔中。智能交互平板包括顯示屏及上述的麥克風組件,所述面框與所述顯示屏相對固定。麥克風組件和智能交互平板利用兩個減震層為麥克風板提供減震,減震效果穩定。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麥克風組件和智能交互平板。
背景技術
麥克風用于將接收到的語音信息轉換成電信號并進行傳輸,市場上很多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產品都具有麥克風結構,例如顯示設備、音箱等。但是這些產品中的麥克風結構防震性能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麥克風組件,包括面框、固定支架和麥克風單元;所述面框內部形成有容置空間;所述麥克風單元設置在所述面框內,所述麥克風單元包括麥克風板、上減震層和下減震層,所述麥克風板安裝有麥克風陣列,所述麥克風板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所述上減震層和下減震層之間;所述固定支架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所述面框內,所述固定支架朝向所述麥克風單元的端面設置有連接柱和卡柱,所述連接柱貫穿所述麥克風單元;所述面框內朝向所述卡柱的端面設置有卡孔,所述卡柱卡入至所述卡孔中。本麥克風組件利用上減震層和下減震層共同對麥克風板實現緩沖減震,保證麥克風的穩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減震層朝向所述下減震層的端面邊緣設置有上凸起,所述下減震層朝向所述上減震層的端面邊緣設置有下凸起,所述上凸起的位置與所述下凸起的位置對應配合。
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支架朝向所述麥克風單元的端面設置有定位柱,所述上減震層在對應所述定位柱的位置開設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卡入至所述定位孔中。
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框包括上邊框和下邊框,所述下減震層緊貼在所述下邊框上,所述卡孔設置在所述下邊框處。
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邊框設置有限位孔,所述固定支架朝向所述上邊框的端面處設置有向外延伸的卡鉤,所述卡鉤的端部穿過所述上邊框并卡入至所述限位孔中。
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卡鉤的端部設置有L形部,所述L形部包括橫條和豎條,所述橫條自所述卡鉤向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豎條的一端與所述橫條的一端固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麥克風單元設置有識音通道,所述識音通道貫穿所述下邊框和所述下減震層直至所述麥克風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與所述面框固定,所述限位支架朝向所述固定支架的端面設置有L形壓板,所述 L形壓板壓緊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減震層和/或所述下減震層由硅膠制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減震層朝向所述麥克風板的端面處設置有凸部,所述凸部壓緊在所述麥克風板上。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麥克風組件通過利用固定支架配合上減震層和下減震層對麥克風板實現固定和減震,并利用上減震層和下減震層之間形成的封閉空間為麥克風板提供緩沖,提高了麥克風板的防震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智能交互平板,其包括顯示屏及如上任一項所述的麥克風組件,所述面框與所述顯示屏相對固定。本智能交互平板利用兩個減震層對麥克風板起到緩沖作用,保證了麥克風板的穩定性,收音效果穩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93079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