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行人仿生模型和汽車測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876344.7 | 申請日: | 2019-06-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12198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沫;郭克友;周煒;李文亮;王凱迪;曹琛;覃佳通;張祿;劉智超;李臣;張學文;高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進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劉葛 |
| 地址: | 10008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行人 仿生 模型 汽車 測試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行人仿生模型,包括人體模型組件、移動平臺和控制機構,其中人體模型組件包括軀干骨架、上肢骨架和下肢骨架,控制機構能夠控制上、下肢骨架能夠相對于軀干骨架轉動以模擬真實行人的四肢運動,移動平臺能夠帶動人體模型組件以模擬真實行人的移動,使得行人仿生模型與真實行人的運動更為接近,以提高對汽車主動安全性能的測試效果。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測試系統,其包括汽車和上述行人仿生模型,能夠對汽車的主動安全性能進行測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測試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行人仿生模型和汽車測試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約50萬,因此汽車的安全性對人類生命財產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傳統的汽車安全理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隨著科技的進步,汽車的安全重心逐步由被動安全技術轉移到主動安全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可以認為是主動安全相當高的汽車,汽車主動安全技術先從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開始研發即為預防汽車發生事故,避免人員受到傷害而采取的安全設計。隨著攝像機、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車載傳感器技術的日趨成熟,為汽車的主動安全功能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主動安全性已成為當前汽車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代表著汽車安全技術的發展方向。
ADAS系統研發過程當中,需要模擬行人對系統進行測試,為此需要提供類似于行人的仿真模型。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1810391969.4申請公開了一種仿真行人及汽車測試系統,但其中的行人主體為靜態,或是部分關節能夠活動,但不能模仿行人行走的運動過程,且移動平臺的運動軌跡與運動速度也與真實行人的運動狀態不匹配,仿真行人及汽車測試系統人體運動特征仿真程度低,不能真實反映被測試車輛的行人識別能力。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目前的測試用仿真模型所存在的仿真度低、測試效果差的問題,提供一種行人仿生模型和汽車測試系統。
上述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行人仿生模型,包括:人體模型組件、移動平臺和控制機構:所述人體模型組件包括軀干骨架、上肢骨架、下肢骨架、頭部模型、包覆層和驅動機構,所述包覆層設置于所述行人仿生模型表面;所述上肢骨架、下肢骨架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軀干骨架,所述驅動機構設置于所屬上肢骨架、下肢骨架的轉動連接處,并可驅動所述上肢骨架、下肢骨架轉動;所述軀干骨架固定連接于所述移動平臺,所述移動平臺移動時帶動所述人體模型組件運動;所述控制機構能夠所述驅動機構帶驅動所述上肢骨架、下肢骨架運動,使得所述行人仿生模型能夠模擬真實行人的運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下肢骨架包括大腿骨架和小腿骨架,所述大腿骨架兩端分別與所述軀干骨架和小腿骨架可轉動地連接,于轉動連接處設置有驅動機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安裝本體和轉動部,所述安裝本體能夠驅動所述轉動部相對于所述安裝本體轉動;任意兩個可轉動連接的骨架構成一組轉動副,所述安裝本體和轉動部分別固定連接于所述轉動副當中的兩個所述骨架,其中所述骨架包括:所述軀干骨架、所述上肢骨架、所述大腿骨架和所述小腿骨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機構能夠控制所述移動平臺的移動速度,使得所述行人仿生模型的移動速度和所述上肢骨架、下肢骨架的轉動頻率與真實行人的速度和四肢轉動頻率相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包覆層包括電磁波吸收層和外衣裝飾層,所述電磁波吸收層采用吸波材料制成,能夠削弱所述行人仿生模型內部的金屬對雷達信號的干擾;所述外衣裝飾層能夠模擬真實行人的穿著。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衣裝飾層由耐磨、防水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機構設置于所述軀干骨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頭部模型外形模仿人體面部形狀設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學,未經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87634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