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胸腔閉式引流瓶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873392.0 | 申請日: | 2019-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93294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溫永靜;稅貞瀅 | 申請(專利權)人: |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A61B5/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信立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曉靜 |
| 地址: | 563003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胸腔 引流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胸腔閉式引流瓶,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解決了醫護人員對患者胸腔排液量進行人工記錄時難免產生記錄誤差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透明瓶體,透明瓶體內部設有儲液腔、水封腔和調壓腔;儲液腔包括分區板、第一積液腔和第二積液腔;分區板設有至少一個溢流孔;第一積液腔內設有第一水位傳感器;第二積液腔內設有第二水位傳感器;透明瓶體頂端設有與第一積液腔連通的引流管;透明瓶體外壁設有安裝盒;安裝盒內設有單片機、計時器和電源裝置;透明瓶體外壁設有顯示屏。具有能夠自動精確地記錄并顯示出患者胸腔各個時段的排液量,從而避免醫護人員通過引流瓶內的液體量進行人工定時記錄產生記錄誤差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胸腔閉式引流瓶。
背景技術
胸腔閉式引流是在胸腔、肺、心臟、食管、胸主動脈和縱隔等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常用的一項醫療操作技術。胸腔閉式引流對于疾病的治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胸腔閉式引流裝置的作用是供臨床創傷性氣胸、血胸和開胸手術后等引流胸膜腔內滲液、血液及氣體,重建胸膜腔內負壓,維持縱隔的正常位置,促進肺的膨脹,從而使得病人肺組織重新張開而恢復功能。
目前,現有的胸腔閉式引流瓶主要有單瓶結構、雙瓶結構和三瓶結構三類。從原理上說,單瓶結構是胸腔閉式引流瓶最基本的結構,即僅有一個腔室,具有水封和積液的功能,該瓶頂端設通氣口,且在該瓶內豎向插設一水封管,水封管頂端通出作為引流口與引流管連接,而水封管底端處于瓶內液體的液面以下構成水封。雙瓶結構是將單瓶的水封與積液兩功能單獨設置,將水封瓶頂端與積液瓶頂部連通,將引流口設于積液瓶的頂端上用于與引流管連接。三瓶結構是在雙瓶結構的基礎上再增加一調壓瓶,水封瓶頂端的通氣口與調壓瓶的頂部連通,在調壓瓶外豎向設置一調壓管,該調壓管頂端通出,而其底端與調壓瓶底部連通。現普及使用的是雙瓶結構和三瓶結構。具體使用雙瓶結構還是三瓶結構,需要醫生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選擇。
現有技術中,使用雙瓶結構或三瓶結構的引流瓶的過程中,通過與引流瓶連接的引流管將患者胸腔內的液體排出至引流瓶的積液腔中,然后醫護人員定時通過設置在引流瓶外壁的刻度對胸腔內的排液量進行人工記錄;但是,在醫護人員定時對患者胸腔內的排液量進行人工記錄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客觀因素,記錄人員在記錄時難免產生記錄誤差,從而使得對患者胸腔內的排液量記錄不準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胸腔閉式引流瓶,具有能夠自動精確地記錄并顯示出患者胸腔各個時段的排液量,從而避免醫護人員通過引流瓶內的液體量進行人工定時記錄產生記錄誤差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胸腔閉式引流瓶,包括透明瓶體,所述透明瓶體內部設有儲液腔、與儲液腔頂部連通的水封腔和與水封腔頂部連通的調壓腔;所述儲液腔包括與透明瓶體底端一體成型的分區板、第一積液腔和第二積液腔;所述分區板設有靠近分區板頂端用于連通第一積液腔和第二積液腔的至少一個溢流孔;所述第一積液腔內設有第一水位傳感器;所述第二積液腔內設有第二水位傳感器;所述透明瓶體頂端設有與第一積液腔連通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端部位于第一積液腔的頂端;所述透明瓶體外壁設有安裝盒;所述安裝盒內設有與第一水位傳感器和第二水位傳感器連接的單片機、與單片機連接的計時器和電源裝置;所述透明瓶體外壁設有與單片機和電源裝置連接的顯示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未經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87339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