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建筑消防排煙的環狀管網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0857096.1 | 申請日: | 2019-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21703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書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書明 |
| 主分類號: | E04F17/02 | 分類號: | E04F17/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圣理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頓海舟;董覺非 |
| 地址: | 510006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建筑 消防 環狀 管網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應用于建筑消防排煙的環狀管網系統,包括若干個橫向排煙子系統、豎向排煙子系統和至少兩臺排煙風機;所述橫向排煙子系統包括環狀主干排煙管和若干連通所述環狀主干排煙管的支路排煙管,所述橫向排煙子系統設有若干與室內連通的進煙口和至少兩個與室外連通的排煙井;所述豎向排煙子系統包括至少兩根豎向排煙管,所述豎向排煙管與所述排煙井連接,且其頂部設有與室外連通的排煙口,所述排煙風機設在排煙口內;本實用新型的環狀管網為兩路排煙,并設有連通管,不僅提高排煙系統的安全可靠性,還便于防煙分區接入支路管和接駁排出條件,排煙時可向兩個方向流動,使得排煙管的橫截面積減半,方便了管道布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消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建筑消防排煙的環狀管網系統。
背景技術
火災過程中產生的有毒高溫煙氣嚴重影響建筑內的人員安全疏散和消防隊員的滅火救援?;馂陌l生后,建筑內人員經走廊向前室和樓梯間疏散。為保證垂直疏散通道樓梯間不受火災煙氣的侵入,對從著火房間進入到走廊的火災煙氣進行有效排除至關重要。
建筑排煙系統的設計,應結合建筑的特性和火災煙氣的發展規律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根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高大倉庫每個防煙分區的排煙量最大甚至達到38.5萬m3/h,建筑的排煙量非常大,對應的排煙主管截面也很大,巨大的排煙量給管道布置帶來了新的挑戰。
目前技術中,雖然有類似的環狀管網結構的排煙裝置,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發明專利CN105201256B地下立體停車庫通風排煙裝置,每層地下停車層外圍設置有環狀排風管,所述環狀排風管設有對應于各地下泊車位的泊車位排風口,所述若干層地下停車層的環狀排風管之間通過地下車庫豎向排風管連通,并與設置在地面停車房的地面停車房排風管連通,地面停車房頂部設置與地面停車房排風管連接的頂部排風管,頂部排風管設置屋頂排風機。平時工況,通風排風口的抽吸作用可解決地下立體停車庫內空氣質量不滿足衛生要求的問題,通風排熱可提高車庫內電氣設備運行效率。事故工況,用于火災時或災后排煙,雖然可以迅速排出煙氣,但是由于結構限制,環狀排煙管只能排放建筑周向外圍的煙氣,中部位置不能有效地排煙。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建筑消防排煙的環狀管網,其包括排煙管和風機,該應用于建筑消防排煙的環狀管網具有安全可靠、管道布置方便的優點。
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應用于建筑消防排煙的環狀管網系統,包括橫向排煙子系統和至少兩臺排煙風機;所述橫向排煙子系統設有若干與室內連通的進煙口,在所述橫向排煙子系統設有至少兩個與室外連通的排煙井;所述橫向排煙子系統包括環狀主干排煙管和若干連通所述環狀主干排煙管的支路排煙管,所述進煙口設置在所述環狀主干排煙管或/和所述支路排煙管上,所述排煙風機分別與所述排煙井連通。
作為優選,所述環狀管網系統還包括豎向排煙子系統和多個所述橫向排煙子系統,所述豎向排煙子系統包括至少兩根豎向排煙管,至少兩根所述豎向排煙管與每個所述橫向排煙子系統的至少兩個所述排煙井分別連接,且至少兩根所述豎向排煙管的頂部均設有與室外連通的排煙口,至少兩臺所述排煙風機分別設置在所述排煙口內,通過這樣設置,豎向排煙管能匯集若干層的橫向排煙子系統的煙氣,由于溫度較高的煙氣密度比空氣大,自然狀態下會垂直上升,加上在排煙風機的作用下,加快煙氣往上升的速度,提高排煙效果,且設置至少兩臺排煙風機,即使其中一臺排煙風機損壞或檢修時,另一臺排煙風機仍可負擔一半以上的系統排煙量。
作為優選,所述排煙口位于所有所述橫向排煙子系統的上方,通過這樣設置,排煙效果較優,若排煙口位于某幾個橫向排煙子系統的下方,那么位于所述排煙口上方的橫向排煙子系統排放的煙氣被往下吸,雖然也能達到排煙作用,但是由于煙氣自然狀態是往上升,就需要克服煙氣自然狀態往上升的情況,排煙效果較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書明,未經李書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08570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